近日,在凤阳县玄武街道蒲北社区发生了一件暖人心的事,身患重病的李先生,在社会救助工作人员的主动帮扶下,成功申请到了最低生活保障金,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这一过程,不仅彰显了社会救助体系的精准与高效,更体现了基层工作者的责任担当与深情厚谊。
李先生原本是蒲北社区里一位勤劳朴实的普通居民,是家里的中流砥柱。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今年5月,他被诊断为颈内左侧动脉闭塞,进行了脑部左侧支架手术,住院治疗自付花费6万余元,后期还需长期康复治疗。李先生的妻子患有乳腺癌,也需要每日吃药。高昂的治疗费用如同一座大山,压垮了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正当一家人一筹莫展之际,玄武街道的社会救助工作人员在对重病重残人员的摸排中发现了这一情况,立即帮助其申请低保,8月,李先生及配偶二人被纳入了低保,并及时享受医保优惠政策。当第一笔低保金打入账户时,李先生的妻子激动得热泪盈眶:“要不是你们这么上心,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感谢党,感谢政府,给了我们活下去的勇气!”
李先生家的故事,只是凤阳县社会救助工作的一个缩影。为更加有效发挥民政兜底性保障作用,凤阳县民政局今年在全县开展对重残重病人员全面摸排工作。与残联、医保部门协调对接,将今年以来个人自付医疗支出超过5万元的家庭与重度残疾人员名单整理出来,下发给各乡镇(街道),要求在辖区内全面、深入开展摸排。摸排工作不能敷衍了事,必须走村入户,与群众面对面,认真调查家庭经济状况,建立台账。发现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保障范围,严格落实“应保尽保”要求。对于行动不便、申请有困难的家庭主动帮助其申请办理。截至目前,共摸排8289人,新纳入低保、特困、孤儿、低保边缘及刚性支出困难家庭等救助165人。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未来,凤阳县将继续秉持“应保尽保、应救尽救”的原则,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创新工作方法,织密扎牢民生兜底保障网,让每一位身处困境的群众都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单玮)
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