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觉得土地政策远,现在才知延包是‘定心丸’!”在天长市铜城镇沿湖村晒谷场上,一场“板凳宣讲会”后,村民们打消了对土地延包的疑虑。这样的场景,在铜城镇各村已成常态。乡村振兴,治理是根基。面对农村矛盾难化解、陋习难破除、政策难落地等问题,铜城镇以“宣讲”为破题抓手,融入政策传递、矛盾调解等功能,打出“宣讲+治理”组合拳,为乡村振兴注入治理活力。 锚定痛点,筑牢宣讲治理根基 铜城镇通过调研,梳理出基层治理三大难题:一是邻里、家庭等矛盾频发,部分村民“不懂法、不认理”致矛盾升级;二是高价彩礼等陋习根深蒂固,村民“想改不敢改”;三是土地承包政策村民理解浅、抵触强。 针对基层宣讲痛点,铜城镇确立“宣讲+治理”思路,提出“三个一”目标:打造专业队伍、建立实效机制、解决民生难题,让宣讲从“空对空”变为破解治理难题的“金钥匙”。 多维发力,创新宣讲破解难题 铜城镇围绕三大场景创新宣讲,破解治理堵点。矛盾调解领域,推行“宣讲前置+现场调解”,如李岗村两村民因农田边界争执多年,宣讲队带政策条文与确权档案,在田间讲政策、倡美德,促成和解。同时培养“宣讲调解骨干”,全镇调解纠纷80余起,成功率超95%,60%当场化解。 为推动移风易俗,该镇组建“乡土宣讲团”,用“板凳会”分享身边事;创新“文艺宣讲”,编排小品、快板。全镇开展宣讲120余场,覆盖2万余人次,高价彩礼降30%,简办酒席占比从30%升至75%,成全省移风易俗典型镇。政策落地场景,针对土地延包试点,分对象宣讲:为村干部开“精讲班”,为村民办“田间宣讲会”。新河村农户担心影响作物种植抵触延包,宣讲队算“经济账”、邀农户分享经验,推动全组签约。全镇开展延包宣讲60余场,覆盖3000余人次,网签率达99.8%。 提质赋能,护航乡村全面振兴 近年来,铜城镇以宣讲破难题,形成“宣讲有温度、治理有力度”的局面:矛盾调解促邻里和谐,移风易俗兴“文明家庭”,土地延包助产业发展,新增家庭农场、合作社15家,村民人均增收2000余元。铜城镇还继续深化“宣讲+治理”模式,扩面至留守儿童关爱、防养老诈骗等领域,用短视频、直播制作“微宣讲”,“传帮带”培育更多宣讲骨干,形成“一人带一群、一群影响一村”效应。 基层治理没有终点,乡村振兴的征程更需久久为功。铜城镇始终坚信,宣讲不是一次性的政策传递,而是扎根乡土、连接民心的长效纽带。未来,该镇将继续以群众的真实需求为出发点,把“接地气、有温度”的宣讲理念贯穿治理全过程,紧扣村民急难愁盼,用更鲜活的形式、更贴心的表达破解治理难题,让宣讲真正成为乡村全面振兴路上的“助推器”,持续为农村发展注入稳定、持久的动能。(胡文静)
来源:中安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