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草镇同心社区两委运用“六尺巷工作法”,将“谦和礼让”美德融入基层矛盾化解工作,成功化解矛盾纠纷9起,调解成功率达98%,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保障了一方和谐稳定。
在同心社区星火村民组,两户门对门的人家积怨多年。早年,叶某母亲种在汪某墙外的茶树被汪某拔除;后来,汪某在家创办企业,频繁的货车进出让叶某一家出行受阻,双方多次报警仍未能彻底解决问题。同心社区调解团队采用“背对背”谈心与“面对面”协商相结合的方式,先后上门沟通十余次,引导双方换位思考、互谅互让。最终,双方签订调解协议,握手言和。
在该社区联合村民组,村民蒋先生计划在后墙开门,汪先生认为此举侵占自家宅基地,蒋先生则坚称该处是公共过道,双方争执激烈、险些动手。调解组了解情况后迅速介入,邀请原房屋出售方黄先生到场,对公共区域进行实地丈量。经过反复比对购房合同与现场数据,发现因早年房屋买卖时测量失误,部分区域被重复计算。面对铁证,黄先生承认合同起草存在疏漏,汪先生则主动“得理让人”,表示愿将购买的5米过道让出部分作为公共过道使用。最终,双方以汪先生后门向北20公分为界,明确公共过道范围,蒋先生按统一规格开设后门,并重新签订调解协议。
“六尺巷工作法的精髓,在于用‘礼让’消弭对立,用‘共情’重建信任。”同心社区党总支书记汪根旺介绍,该社区通过设立“六尺巷调解室”、组建“五老”调解队、开展“最美邻里”评选,将礼让文化基因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使“六尺巷”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黄健生)
来源:桐城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