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
近日,青草司法所巧用“六尺巷工作法”,成功调解一起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有效维护了双方合法权益,避免了矛盾升级。
今年年初,王某某雇请60多岁的村民张某在其承包的工地上施工。施工过程中,张某不慎手部受伤,产生大额医疗费用及误工损失。事后,双方就赔偿金额产生严重分歧。张某认为自己是在为王某某工作时受伤,王某某应承担全部责任,并赔偿医疗费、误工费、营养费等共计9万元。而王某某则认为张某自身疏忽是受伤的主因,且要求的赔偿金额过高,超出其承受能力,仅愿支付2万元。双方多次自行协商未果,矛盾遂逐渐激化。
为防止矛盾升级,青草司法所在接到张某的调解申请后,迅速介入。调解员立即联系、约见双方当事人,与双方分别进行深入沟通,全面了解事故经过、伤情、已支付费用、双方经济状况及核心诉求。
调解过程中,调解员坚持依法调解与情理并重的原则,一方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向双方详细阐明雇佣关系中雇主对雇员人身安全负有保障义务的法律要求,以及受害方自身存在过错时应减轻雇主赔偿责任的法律原则,引导双方理性看待责任划分;另一方面,讲述“六尺巷故事”,从邻里情谊、和谐乡风入手,劝导双方互谅互让,强调诉讼可能带来的时间、经济成本及对双方关系的损害。调解员还依据张某的实际伤情、医疗费用票据等,协助双方逐项核算赔偿项目,确保依据充分、数额合理。
经过多番调解,最终,双方同意各让一步,达成一致意见:王某某同意一次性赔偿张某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营养费等各项损失共计人民币4万元。双方在司法所签订书面调解协议,王某某以现金支付方式现场履约。至此,双方握手言和,这起赔偿纠纷得以圆满化解,双方当事人对调解结果都非常满意。
这起纠纷的成功调解,是青草司法所践行“六尺巷工作法”的生动实践。下一步,青草司法所将加大普法力度,引导群众依法维权、践行礼让,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民间纠纷,切实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 (袁玉昕)
来源:桐城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