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花园村的“银发增收车间”一角。
范岗镇花园村将闲置小学校舍改造成代加工车间,不仅为村集体增收,还为周边老年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如今,这个“致富车间”每年为村集体增收达11万元,村民们实现了“顾家增收两不误”。
在花园村闲置小学校舍改造而成的代加工车间内,今年75岁的老党员章顺祥正在熟练地折叠、打包一次性雨衣。“一天能挣四五十块钱,管我们老年人的生活足够了。”章老笑着告诉记者,这份工作强度适中,每月能有1500元左右的收入,让他在颐养天年的同时还能挣钱贴补家用。
这个代加工车间,是花园村两委通过多方联系,与一家雨衣生产企业合作建立的。企业负责提供原料、技术和订单产品回收,村里负责则整合场地、提供人力,形成“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共赢模式。
图为花园村的“银发增收车间”。
“自去年实施以来,这个项目有效解决了附近老年人、留守妇女的就业问题。”花园村党总支副书记赵莉介绍,目前车间吸纳了10多名60岁左右的村民就业,她们按件计酬,人均年增收近两万元。更可喜的是,村集体通过场地租赁和加工收益,年增收达11万元。 (徐鑫鑫 汪立)
来源:桐城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