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城市壹周刊 > 正文

潘集区:坚持抓大扶小 增强发展韧性

时间:2025-10-09 10:22:44

  近年来,潘集区在拓展空间、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优化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坚持抓大扶小,经济发展韧性持续增强,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位于潘集经济开发区的安徽金泽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汽车内饰件、家电、日化包装等产品的生产。公司注重产品质量,积极拓展市场销售,产品远销到上海、广东、福建、江苏、新疆等十多个省。公司虽然不大,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带动上百人就近就业。开发区给公司以优惠的价格提供了标准化厂房,用电用水用汽,帮助企业招收工人,让公司能轻装上阵,放手发展。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我们公司狠抓产品质量,提升服务,扩大市场占有份额,争取更多客户订单,确保完成年度1000万元的销售任务。”安徽金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小珂信心满满地说。

  潘集区依托经济开发区这个平台,强化对主导产业项目、重大项目的推动力度,锁定规模宏大、经济效益显著、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企业,集中力量推进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项目的引进。

  招商引资精准发力,产业集聚初现端倪

  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坚持“要素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多措并举,招引质效不断提升。今年1—8月,新签约项目达25个,总投资23.75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及后市场、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项目13个,总投资14.31亿元。依托中安、嘉玺等龙头企业,延伸精细化工、功能塑料产业链。利用资源禀赋,成功引进世嘉合利新能源、协鑫能科储能等重大项目。通过以商招商,引入海普纳米、博普纳米新材料、创隆电缆等优质企业,产业集聚效应逐步增强。

  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发展动能持续积蓄

  潘集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全力推动“签约、开工、建设、投产”无缝衔接。今年以来,年产10万吨高端电缆导体、年产5万吨米糠深加工、年产1万吨豆制品加工、舜安食品屠宰生产线、年产300吨胆固醇等多个项目已相继投产或试产。5GWh储能系统、博普纳米新材料、2万吨表面活性剂等重点项目近期组织试产,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要素保障不断强化,承载能力得到提升

  积极争取省级开发区目录修订,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园、固废产业园等纳入开发区“一区多园”管理范畴,进一步突破发展空间约束。依法依规化解祁老大食品、一期标准化厂房、豪志电力等历史遗留问题,通过破产收购、股权转让、“腾笼换鸟”等方式累计盘活闲置低效用地969亩,为项目落地腾出空间。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成及在建标准化厂房总面积超36万平方米,供热、供水、供电、供气、污水管网等配套设施加快建设,二级消防站正在挂网招标,化工区通过安全风险D级验收。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服务效能不断改善

  深化“管委会+公司”改革探索,成立众志公司,提升市场化运营水平。加大融资服务力度,积极对接银行灵活开放优质金融产品,发挥金财担保平台作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年来,协助世嘉合利融资3000万元、东利990万元、衍蓉800万元、创隆990万元、玖泰800万元、瑞龙450万元、豆维400万元等,总额已达1亿元以上。常态化开展入企行动,及时了解企业诉求,协助企业办理土地、产权等手续,提高项目推进效率。

  经济指标稳中有进,发展韧性持续增强

  今年以来开发区完成产值4.33亿元,增加值0.83亿元,固定资产1.91亿元,税收4413万元。虽部分指标增速承压,但税收仍保持2.3%的正增长。在库工业项目数量从2023年6月的11个增至22个,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16个,表明发展后劲有所积累。

  “我们开发区始终以‘打造高质量发展主阵地’为目标,聚焦产业升级与营商环境优化两大核心,采取一企一策,精准服务,协调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抓好政策落实和园区管理,促进入驻园区项目质量大大提高、企业贡献度明显改善。” 潘集经济开发区(北区)管理办党支部书记、副主任李伟表示。(通讯员 潘士清 记者 赵中坤)


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