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城市壹周刊 > 正文

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时间:2025-10-09 10:23:41

  笔直平坦的柏油路取代了昔日的泥泞土路,直通家家户户的门前;曾经蚊蝇滋生、气味难闻的臭水沟,如今已是水清岸绿、波光粼粼的景观塘;房前屋后,见缝插绿的小花园、小菜园规整有序;崭新的健身器材上,老人孩子们正惬意地活动着筋骨;入夜后,一盏盏明亮的太阳能路灯和精心设计的景观灯,不仅照亮了村民晚归的路,更点亮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信心……如今的潘集区潘集镇,已然甩掉旧貌,换上新颜,一幅洁净优美、和谐宜居、充满活力的和美乡村画卷正在淮河之滨徐徐展开。

  这一系列深刻变化的背后,是潘集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和美乡村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聚焦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创新工作机制,探索出的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乡村治理与发展之路。

  如何能让村民们从“被动观望”到“主动参与”?这是让人思索已久的问题。“我们开展面对面宣讲,由镇包村领导牵头,包村干部、村‘两委’成员、村民小组长、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组成‘流动宣讲团’,深入各个自然庄、村民小组,发放《一封信》、召开广播会和板凳会,用真实案例和村民们重点讲清楚‘整治什么、为什么整治、整治后有什么好处’。”潘集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外,潘集镇还将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的先进村和整治前后变化大的自然庄作为“样板”,组织村民进行现场观摩,让群众亲身感受干净整洁的环境带来的舒适与便利。并修订村规民约,开展“美丽庭院”示范户评选活动,截至目前已表彰“美丽庭院”170户,激励广大村民们从“要我干”到“我要干”。

  “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动态性强,容易陷入‘整治—反弹—再整治’的循环。”潘集镇深刻认识到,建立一套权责清晰、覆盖全面、运转高效的责任体系是实现长效管护的根本保障。14名镇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分包全镇17个行政村,负责指导、督促所包村的整体工作;88名村“两委”干部分包106个村民小组,落实具体任务;最基础的网格则由1075名党员和760名村民代表共同织就,三级责任体系实现网格化管理“无死角”。同时与全镇9835户农户全面签订了“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的“门前三包”责任书,推动责任义务到户到人。对于村庄公共区域、主干道、沟塘河渠等超出农户“门前三包”范围的公共区域,通过组建专业的管护队伍,明确专业管护人员的职责范围和作业标准,实行常态化保洁、绿化和设施维护,有效填补了责任空白区,确保了公共环境的持续整洁美观。

  走进潘杨村积分超市,各种生活用品、小家电整齐地摆在货架上,商品积分兑换员向记者展示了清晰的兑换记录:“群众每积1分,可等额换取1元钱的购物金,就能来积分超市兑换想要的东西。”潘集镇制定了《潘集镇乡村治理积分制实施方案(试行)》,采取“个人报分、小组评分、支部核分、集体亮分”的方式,将人居环境整治纳入“积分制”模块,将群众主动参与整治同经济鼓励相挂钩,截至目前,潘集镇已在潘杨村建立“数字积分超市”示范点,在其余16个村建立线下“积分超市”,以此进一步激发群众积极性。并组织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成员每周对全镇17个村环境卫生进行巡查,形成问题清单,限时完成整改。同时开展“迎老乡 回故乡 建家乡”新春联谊会,积极引导乡贤、企业家等社会力量参与村庄建设。实施引入社会资金参与潘杨村潘庄和美乡村建设、投资8000万元建设霞飞湖生态治理项目、争取老旧小区改造资金7000万元启动集南等村搬迁新村改造项目、投资600万元建设北部道路提升工程等一系列惠及民生提升环境的项目,不断完善各类配套设施,让和美乡村建设惠及千万家。

  未来潘集镇将继续按照市委工作要求,不断创新工作举措、狠抓任务落实,改进工作作风,持续把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抓紧、抓实、抓细、抓出实效,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记者 梁澹云)


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