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城市壹周刊 > 正文

社交平台“怒怼”变官司 法官:网络言行需谨慎

时间:2025-10-10 14:16:38

  近日,寿县法院安丰法庭审理了一起因美甲消费引发的名誉权纠纷案件,再次提醒公众,网络并非法外之地,行使言论自由需以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为前提。

  林女士在镇上一家美甲工作室做美甲,其挑选了一款复杂的美甲款式,花费100元。本期待着能拥有完美的指甲造型,然而做完后,她觉得实际效果与店内展示的图片相差甚远。

  当晚,林女士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篇吐槽帖,标题为《避雷!这家美甲店千万别去》。文中不仅详细描述了自己的美甲体验,还使用了“欺诈消费者”“手艺差到离谱”等激烈言辞,并附上了自己刚做完的美甲照片。

  美甲工作室的老板陈女士看到帖子后,感到十分委屈。她表示,店内的美甲师都是有多年经验的,每一款美甲都是根据顾客的要求和指甲条件尽力完成,而且在制作过程中林女士也没有提出任何不满。陈女士认为林女士的帖子用词过激,严重损害了工作室的名誉,导致不少原本预约的顾客纷纷取消订单。

  多次沟通无果后,陈女士将林女士告上法庭,要求林女士删除帖子、公开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1万元。在法庭上,双方各执一词。林女士称自己发布的内容均为真实感受,是为了避免更多消费者踩坑。陈女士则出示了工作室的营业执照、美甲师资质证书以及其他顾客的好评截图,以此证明工作室的正规与专业,同时还提供了因林女士帖子导致订单流失的相关数据。

  最终,在法庭的调解下,林女士删除侵权帖子,在原社交平台发布道歉声明。(王柯 记者 赵中坤)


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