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亳州芜湖现代产业园区(以下简称“亳芜园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非公有制企业数量增长迅速。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园区内注册的非公有制企业已达500余家,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年产值占园区总产值的65%以上。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现代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是推动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随着非公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企业规模持续扩大,非公党建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园区党工委强化政治引领,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探索非公党建与业务融合的新路径,提出“四维联动”,以组织建设为基础、思想引领为核心、服务保障为支撑、创新发展为动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非公党建工作新格局,有效解决了“谁来抓、为何抓、怎么抓和抓什么”的问题,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为非公党建工作提质增效提供了有益实践。
谁来抓:组织建设抓硬度
园区现有非公企业500多家,纳入省非公平台管理的企业共有221家。
园区党工委牢固树立“一把手”抓党建主体责任意识,明确园区党工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非公党委书记为具体责任人。构建“1+1+1+N”组织体系,即“园区党工委+园区非公党委+园区党建办+N个非公党组织”,将园区涉企部门负责人、相关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纳入非公党委成员,成立非公党建办公室。
党工委采取“分类指导、分层推进”的策略,根据企业规模、党员人数、发展前景等,结合企业分布情况分类施策,将园区精细化划分为9个网格,通过建立责任制、选派指导员、建立联合党支部等方式共建立党组织83个,其中,单独组建党组织56个,联合组建党组织27个,覆盖企业156家,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双覆盖”。创新探索“红芯引领·匠心赋能”非公党建模式,通过党建引领,匠心驱动,实施“三培”工程(骨干发展为党员、党员培养为技术骨干、党员骨干晋升为管理人员),实现党企人才共育,增强了党组织的战斗力。
为何抓:思想引领抓高度
园区聚焦“党建领航·益企蓬‘亳’”品牌理念,把“强班子、强组织、强制度、强作用、强保障”确立为非公党建的工作目标,创新开展组织生活,将党的理论与企业经营实际相结合。以“亳芜红”党建品牌为抓手,建立“红芯讲堂”,通过“爱‘旗’(企)日”活动,定期开展非公企业党务工作培训,邀请专家学者、优秀企业家授课,提升党员职工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组织“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青年企业家”到革命圣地参观学习。
园区常态化开展党员“亮身份、践承诺”活动,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党员科技创新先锋队等,强化党员的责任意识和示范作用。通过扎实有效的非公党建工作,让党建与企业经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动能,增强了党组织感召力。
怎么抓:服务保障抓力度
园区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贯彻落实“园区非公企业党建15条举措”,突出园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中的短板弱项,通过“大起底、大走访”,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以服务保障推动园区党建高质量发展。
园区设立非公企业党建专项经费,创新党建奖补激励机制,为非公企业党组织提供了资金支持。创新实施“免申即享”“园区事务代表”“销能办”、供应链平台服务、“四到”服务、不满意工作负面清单制度、“畅聊下午茶”“园区发展合伙人”等为企服务机制,将党建资源转化为服务效能。搭建政校企合作平台,深化产教融合,切实解决企业用工招聘、技能培训和学历提升等难题,树牢“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理念,增强了党组织凝聚力。
抓什么:创新发展抓高效
亳芜园区作为安徽省首个国家级中德生态示范园区和省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实践创新基地,坚持以“党建引领产业升级、匠心驱动创新生态”为核心,围绕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电子信息、新材料和新一代信息技术“3+1”主导产业,坚持政产学研一体化,与省内外高校联姻,推动政产学研合作,提高“含技量”,形成“3+3+3+N”“科技亳芜”布局。
园区探索“党建+技术创新”“党建+人才培养”等新模式,鼓励企业将党建融入生产经营各环节,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和技能竞赛,实现党企人才共育。积极推进“智慧亳芜”党建数字化建设,搭建“民声呼应”综合服务平台,通过构建数字化治理生态,实现组织运行、党员服务、决策支持的深度融合,为党员管理工作注入智能基因,打造“红色赋能、绿色提质、数字增效”的园区非公党建新模式,增强了党组织创新力。
通过“四维联动”,亳芜园区非公党建与业务融合取得了显著成效。党组织覆盖率提升至70%以上,新发展党员中业务骨干占比达65%,党组织在企业发展中的政治引领作用明显增强。为企服务已经累计帮助企业解决了7500余个发展难题,并兑现了16亿元的政策扶持资金。“民声呼应”服务平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千余件,“四到服务”机制被列为全省改革优秀案例。
园区创新发展成果丰硕,近年来,先后吸纳长三角高校科研院所技术合同总额5616万元,占全市长三角高校科研院所技术合同吸纳额的70%。入库企业中6家企业分别被授予市级“双强六好”党组织、“五星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5家在建工地被省住建厅授予“红色工地”称号。园区主要经济指标提前、全面实现“十四五”规划“三年倍增”目标,党建与经济发展实现良性互动。(刘景侠 周上)
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