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在望江县凉泉乡团山村,田野间涌动着丰收的热潮。艳椒种植基地里,红彤彤的果实缀满枝头,村民们穿梭其间采摘装筐,欢声笑语随热风荡漾。不远处的苍术地里,翠绿的叶片舒展挺立,孕育着深秋的希望。从火红的艳椒到翠绿的苍术,团山村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踏出了坚实步伐。
艳椒种植种出“增收季”
清晨的阳光刚洒满田间,团山村村民王四娥就已装满了第三筐艳椒,在团山村150亩艳椒种植基地,这样忙碌的场景从盛夏持续到立秋以后,每天预计6000斤的采摘量,让村民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
发展艳椒产业,源于团山村“两委”对市场的敏锐捕捉。据团山村党总支书记徐劲松回忆道,经过多次外出考察调研,他们发现艳椒适应性强、生长周期短,且常用于制作火锅底料,市场需求高。为此,村里邀请农技专家现场勘查,发现艳椒很适合本地气候和土壤种植。更关键的是,本地一家食品加工企业常年收购鲜椒,“订单式”合作能彻底解决销路难题。
村“两委”通过协商,立即着手艳椒种植事宜。通过土地流转整合150亩连片地块,引入优质艳椒品种。同时,邀请农技专家全程指导,从育苗、定植到病虫害防治,形成标准化种植流程。今年夏天,首批艳椒迎来丰收,鲜红饱满的果实通过订单直供企业。
“在这里干活每天能挣100元,‘家门口’就业比外出打工强多了。”提到这里,正在分拣艳椒的村民们笑得合不拢嘴,基地高峰期每天用工超100人,从栽种到采摘持续5个月,人均能增收近万元。据统计,今年艳椒产业预计带动全村增收30多万元,火红的果实真正成了村民的“致富椒”。
中药材培育铺就“致富路”
与艳椒的“火热”不同,在团山村中药材种植基地,30亩苍术地透着沉稳的生机。这片去年11月栽种的中药材,在技术员的管护下积蓄力量,预计今年11月丰收时,总产值将突破39万元。
苍术产业的落地,是团山村产业布局的关键一环。为了让产业多点开花,真正推动村集体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团山村主动出击,与亳州的一药材公司取得联系,邀请专业人士到团山村现场商议,确定了种植苍术。2024年11月,村里多方筹措18万元资金,采购优质苍术种苗,在整理好的地块上栽下了“希望苗”。为管好这片“绿色银行”,村里聘请了中药材种植能手担任技术员,严格按照“不施化肥、少用农药”的标准管护。
“发展产业不能盲目跟风,得算好资源、市场和民生三本账。”村党总支书记徐劲松介绍,艳椒解决“当下增收”问题,苍术布局“长远收益”,两者结合既让村民看到即时效益,又为村集体经济攒下“后劲”。
如今的团山村,特色产业如同强劲的引擎,带动着乡村面貌日新月异,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下一步,团山村计划再流转200亩土地,扩大产业种植规模,让更多村民分享产业发展红利,让乡村振兴的“致富果”结得更多、更甜。(李国栋 徐婷婷)
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