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初垂,乡间晚风渐起。太湖县汤泉乡侯六村的老槐树下,摇着蒲扇的乡亲们围坐闲谈;夕阳余晖洒满的田埂旁,纳凉的村民们三三两两驻足聆听——入夏以来,这样的普法场景成为汤泉乡农村夜晚的新景致。乡法律服务团队创新推出“夏夜普法行”活动,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宣传阵地延伸至乡间步道、村口广场等村民聚集区,让法律知识随晚风潜入民心,成为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生动实践。
“刘大爷,您之前念叨的工钱拖欠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里有明确规定,像您这种情况符合条件,可申请免费法律服务代理维权。”在侯六村主干道上,乡法律服务所盛主任正拿着图文并茂的宣传画,向刚从田里忙活回来的村民们以案释法。旁边的王大娘紧接着追问:“我家娃在外地打工,老板扣着押金不给,这事儿能找法援帮忙不?”“当然能!无论户籍在哪,只要符合援助条件,全国范围内都能申请。”清晰的解答让王大娘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
针对农村夏夜村民爱散步消食、聚堆闲聊的生活习惯,乡法律服务团队循着村民“散步路线”动态设点,推行“偶遇式”普法:见村民讨论宅基地边界纠纷,便递上宣传册详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邻关系条款;闻及子女赡养话题,就坐下宣讲老年人权益保障的法律途径。没有固定讲台,不用扩音设备,工作人员借着月光与路灯,用庄稼人听得懂的“土话”“白话”,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中涉及经济困难认定、援助范围、申请流程等“实惠条款”掰碎了讲、揉透了说,累计覆盖劳务纠纷、宅基地确权、赡养继承、农民工权益保障等高频需求领域。
“以前总觉得打官司是‘城里人的事’,咱农民没文化、缺门路,遇着事只能自认倒霉。”刚听完讲解的赵大爷摩挲着手中的宣传册,上面“经济困难可申请免费法律服务”的字样被他反复指点,“现在知道了,真遇着事,能找法援,这心里头亮堂多了。”这样的心声,道出了众多村民的真切感受。
作为保障经济困难公民和特殊群体获得法律服务的重要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覆盖民事、行政、刑事等全领域,其核心要义在于让“没钱也能打官司”从理念变为现实。汤泉乡“夏夜普法”正是通过贴近生活的场景、通俗易懂的表达,让村民们明白: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法律援助不是遥不可及的“专业名词”,而是触手可及的“身边帮手”。
截至目前,汤泉乡“夏夜普法行”已深入10个行政村,累计发放宣传资料800余份,解答群众咨询230余人次。晚风渐凉时,普法队伍的身影仍在乡间穿梭。下一步,乡法律服务团队将持续深化“普法+服务”模式,结合村民需求清单动态调整宣讲内容,为行动不便群众提供上门受理服务,让法律援助的阳光照亮乡村每个角落,为基层治理筑牢法治根基。
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