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环网视点 > 正文

“让三尺”推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

时间:2025-08-11 17:12:59

  近年来,安徽省桐城市拘留所扎实开展法治文明监所建设,将“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与拘留所矛盾化解、教育感化工作深度融合,创新推出以“倾听缘由、会商研判、借案释法、普法剖析、学法学理、谈话教育、人文关怀、多元化解”为要点的“让三尺工作法”,着力推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帮助被拘留人出所后以崭新的面貌、平和的心态开启新生活。

  摸排研判找症结,推进“靶向治疗”。今年5月28日,一名违法行为人被潜山市公安局依法送至桐城市拘留所执行行政拘留。在完成信息录入和身体检查后,桐潜两地警方立足矛盾根源进行深度会商,拘留所管教民警利用“24小时窗口期”对违法行为人殷某开展谈心谈话。通过多番交谈和耐心倾听,管教民警找准殷某内心症结,随即联合调解员开展靶向调解。

  这是桐城市拘留所精准发力摸排矛盾隐患的一个生动缩影。“每个被拘留人,其背后的情况不一样。我们要通过摸排研判,精准掌握针对每个被拘留人的工作突破点,因人施策。”桐城市拘留所管教民警黄涛介绍。

  近年来,桐城市拘留所建立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加强与涉被拘留人人民调解委员会、办案单位、法制部门、属地政府职能部门的案件信息深度会商,并打通数据平台信息共享通道,对被拘留人相关信息进行研判分析,着力找出矛盾化解、教育感化的突破点,推动开展“靶向治疗”。与此同时,拘留所坚持“入所必谈,出所前必谈,被拘留人思想不稳定时必谈,被拘留人不服从管理时必谈,重大矛盾纠纷、重大风险被拘留人所领导必谈”的“五必谈”制度,准确掌握被拘留人思想状况,并建立案例库,分门别类,因人施教,针对不同类型的矛盾纠纷开展针对性普法教育。

  去年以来,拘留所通过研判分析,针对性开展谈心谈话300余次,掌握矛盾纠纷线索80余条,开展针对性普法教育700余次。

  合力攻坚解心结,修复“情感裂痕”。“感谢你们的耐心调解和细致普法,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我一定保持理性,通过合法方式来解决争议。”近日,王某与其弟弟因财产分割问题导致违法,被桐城市公安局裁定行政拘留5日。进桐城市拘留所的第一天,王某情绪异常激动,叫嚣着要让其弟弟全家付出“代价”。第五天,王某走出拘留所时,心情也很激动,但口中说的是“感谢”。

  这样的转变源于桐城市拘留所对矛盾纠纷坚持的多元化解攻坚。近年来,桐城市拘留所深入推行“让三尺工作法”,推动建立“拘调衔接”“拘治衔接”“拘后调解”协作机制,强化多部门联动。同时,以涉被拘留人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主体,建立以管教民警为主导,公安、司法、法院、妇联、镇街综治部门、法援律师、乡贤“五老”等力量为配合的多元化解涉被拘留人矛盾纠纷协作机制,管教民警根据矛盾化解和教转工作的需要,依托该机制迅速组织力量形成合力,受邀各部门力量依据协作机制各司职能,推动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教育转化成果最大化。

  “要把问题化解在所内,还得从根源上真正解决问题。坚持‘崇礼、互让、促和’理念,在拘留所管理情境下,积极营造学法守法的氛围,鼓励被拘留人学会尊敬、做到退让、懂得包容,引导他们在矛盾冲突面前克制情绪,以理性平和心态处理与他人关系,促使被拘留人反思自身行为,修复社会裂痕。”拘留所所长周俊说道。

  2024年11月以来,桐城市拘留所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0余起,成功教育感化60人,化解各类风险隐患10余起。

  跟踪回访防风险,巩固“感化疗效”。“我们会好好过日子,一起把孩子抚养长大,不会再像以前一样吵闹了。”近日,在桐城市拘留所工作人员开展的回访中,曾因家庭矛盾纠纷被行政拘留的出所人员陈某感慨万分。看到陈某重振精神、积极面对生活的样子,管教民警深感欣慰。

  为进一步巩固矛盾化解及教育感化成效,桐城市拘留所建立常态化跟踪回访制度,对被成功化解、教转的矛盾纠纷及被拘留人,安排专人通过电话回访或入户走访等形式了解最新动态,固化化解、教转成果。对未化解的矛盾纠纷、风险隐患坚持“一单三推”,即以风险提示单的形式,推送市公安局维稳合成作战中心、办案单位和被拘留人户籍地综治部门,及时提示风险、加强管控。

  此外,桐城市拘留所不断扩宽思路,对每起化解案例开展“日评议”“周总结”活动,随时调度矛盾纠纷的化解进度、难点,并做好经验归纳总结。去年以来,拘留所开展“日评议”“周总结”活动300余次,“一单三推”未化解的矛盾纠纷17起,均实现闭环交接处置。


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