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砖一瓦系民生,一户一宅绘乡村。近年来,桐城市吕亭镇坚持把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作为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聚焦农村村民建房需求,创新推行“政策宣讲到户、审批服务提速、建房‘带图审批’、巡查监管四到场”全链条管理机制。从政策普及到审批落地,从风貌管控到动态巡查,该镇正以“小切口”撬动“大变革”,让农村村民建房有规可循、有地可用,切实把好审批关、守好耕地线、建好安居房,绘就出一幅规范有序、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图景。
政策宣传“接地气”,建房规则“入人心”。坚持政策宣讲进村入户,组建村级宅基地协管员队伍,通过面对面讲解、现场答疑、“乡村夜话”等形式,告知农村村民建房“八不准”、申请条件、审批流程、建房面积标准、批后管理等相关政策法规,打通宅基地建房“神经末梢”,营造“不想违、不敢违、不能违”的良好氛围。2025年以来,累计发放宣传手册80份,设置宣传展板和地点39处,制作宣传横幅(含LED显示屏)114条,张贴宣传海报漫画84张,覆盖群众5000余人次;发挥新媒体平台优势,通过微信公众号、村级微信群、抖音短视频等渠道,及时推送宅基地建房政策解读、办理手续、注意事项,让群众“看得懂、记得住、用得上”。截至目前,累计发送宣传短信357条、视频38个,自媒体推送宣传报道18次。
审批流程“标准化”,服务群众“零跑腿”。农村村民需用宅基地建房,以户为单位,向所在村民小组提出书面申请。村民小组收到申请后,村包组干部10个工作日内会同村民组长召开村民小组会议讨论并形成会议记录,将申请人、申请理由、宅基地分配方案(拟用地位置和面积)和建房(规划许可)方案(拟建房层高和面积)等情况在本小组和村务公开栏分别公示(不少于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村级组织在5个工作日内对农村村民申请、农村宅基地使用承诺书、村民小组会议记录、农村建房风貌管控图及施工图等材料组织审查。审查通过,由村“两委”工作人员录入桐城一件事改革业务办理平台(村级),并报送相关材料到镇“审批办公室”统一办理;农村村民宅基地申请办理后,该镇组织农经、资规部门现场勘查,按职责填写《农村宅基地和建房(规划许可)审批表》,并在10个工作日之内由农经、资规部门以及其他涉及的相关部门进行联合审核。根据各部门联审结果,该镇对农村村民宅基地申请进行审批。不涉及农用地转用,经审核认为符合申请条件、报送材料完备,自联审合格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发放《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和《农村宅基地批准书》,并同步录入桐城一件事改革业务办理平台(镇级)。
机制先行“立规矩”,建房管理“有遵循”。根据《关于印发〈安徽省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该镇建立联系督导机制,明确三级分片包干管理单元,镇级主要负责人担任总督导员,分管负责人担任片区督导员,村“两委”工作人员担任村域督导员,统筹协调工作推进,抓好宅基地建房落实;严格执行“一户一宅”法律规定,农村村民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农村村民新建住宅,每户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160平方米,其中城镇规划区范围内按照常住人口计算面积,常住人口在2人以下(含2人)每户不得超过80平方米,常住人口超过2人(不含2人)的每户不得超过120平方米;严格实施村庄规划,根据村庄传统建筑文化和地域特点,结合农房外观风貌设计基本要素,因地制宜编制简约实用的村庄规划;指导村级结合现有村规民约以及村庄房屋风貌,统一制定房屋(含附属用房)建设外观风格和立面效果图(主要包括屋面、立面、地面、色彩),并将成果纳入村庄规划或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建立完善农房管控制度机制和乡村风貌提升体系,重点加强村庄风貌引导,全面开展农房建设与风貌管控,所有新开工建设的农房(含附属用房)实行“带图审批”。2025年以来,累计受理审批宅基地49宗,7322.85平方米;扎实做好宅基地邻里矛盾纠纷调解,运用“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进一步完善乡村调解制度机制,按照属地原则及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截至目前,成功处理宅基地邻里矛盾纠纷3起,有效维护了邻里之间的合法权益。
动态巡查“全覆盖”,建房监管“四到场”。坚持“批管并重”,建立“日常巡查+群众监督”动态巡查制度,总督导员每月对辖区内各级督导员责任落实情况以及农村建房日常巡查管理工作进行督办。片区督导员每月采取不定期方式巡查2次,督促村域督导员落实主体责任,并依据报送的巡查结果组织核实与处置。村域督导员每月巡查6次,发现宅基地违法行为后,当日内电话上报片区督导员,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置、早报告”;严格落实宅基地建房“四到场”,批前选址到场、开工放线到场、农房建设到场、竣工验收到场(竣工验收合格,及时向不动产登记机构申请办理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登记,实行属地管理),定期开展农建房现场管理、安全生产、施工质量、施工进度等相关方面督导检查,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季考核、年评比”机制,坚决遏制未批先建、批“甲地”建“乙地”、超面积占用宅基地、移位、占用农用地(耕地、林地、旱地)等违法违规行为。
“从‘无序自建’到‘挂图施工’,从‘事后查处’到‘全程监管’,该镇正以精细化管理推动农房建设提质增效。下一步,吕亭镇将持续完善‘审批—监管—服务—风貌’闭环管理体系,探索宅基地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新路径,努力打造规范有序、特色鲜明、群众满意的农村建房‘吕亭样板’,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该镇副镇长吴维杰说。(阮硕)
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