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正,全体都有,向抗美援朝老兵王爷爷敬礼!”近日,太湖县百里镇战鹰特训团7名少年学员在教官的带领下走进抗美援朝老兵王和满家中,听94岁的王爷爷讲述战火中的热血往事,在触摸历史温度中厚植爱国情怀。
在王和满家里,随着小学员们好奇地问题,老人翻开了尘封70余年的记忆。那是1953年农历正月初七,吃过早饭便出发步行到太湖,第二天至怀宁月山,统一换上军装后到濉溪乘铁皮火车前往东北辽西。因战情紧急,分发武器后训练了十天便立即开赴前线。傍晚时分,鸭绿江边悄无声息。为避免敌机发现,志愿军乘火车紧急过江,次日抵达朝鲜新义州,当即编入铁道兵团二营二连。
张恩畅小朋友问:“王爷爷,战场上战争残酷吗?”“那时美军飞机像‘乌鸦’一样多,铁路沿线到处是弹坑和燃烧的枕木,我们不能走大路,只能钻山洞、绕田埂,在炮火间隙往前冲。”王爷爷回忆,1953年5月,上级命令二连抢占318高地。连长任长新带领全连120名战士与对面敌军一个营的兵力展开殊死搏斗。为了能够快速打开突破口,两名战士胸前绑着炸药包与敌军同归于尽。这场战斗毙敌50余人,志愿军阵亡5人,取得了318高地战斗的胜利。因为战场形势变化,上级命令撤退,大概后撤500米,王和满便听见身后一声手榴弹爆炸的声音。后来得知,三连一名双腿已经被炸掉的战士,主动拉响了引线……
叶佳诺小朋友面色凝重地问:“爷爷,您在战场上负过伤吗?”“首长要我送一份情报到前线嘛,朝鲜当地种了好多高粱,敌人就躲在里头。”刚出发不久,敌机就投下炸弹,他下意识扑进雪坑,后腰被弹片击中,鲜血渗进棉衣也顾不上擦。“当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指令晚到一分钟,前线就可能多等一分钟物资,战友们就多一分危险。”他忍着疼痛,在雪地里连滚带爬,最终在天亮前把指令送到,而自己身上薄薄的棉衣早已被红红的雪水浸透,冻得硬邦邦。讲到这里,王爷爷掀起衣角,露出深深的疤痕,孩子们纷纷围上前,眼中满是心疼与敬佩。
“爷爷,您在黑夜里怎么辨别方向呀?”“遇到敌人巡逻兵怎么办?”面对孩子们此起彼伏的提问,王爷爷耐心解答。他说,为了不暴露目标,他们白天躲在隐蔽点,晚上靠星星辨别方向,遇到危险就趴在地上装“稻草人”。“有次遇到敌人探照灯,我趴在雪地里半个多小时,连呼吸都不敢大声,直到灯灭了才敢继续走。”这些细节,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了战场上的危险与不易。
互动环节中,王和满拿出珍藏了七十多年的各种勋章,给孩子们讲每一枚勋章的来历。田子睿小朋友说:“王爷爷,您当年太勇敢了,您是我心中最崇拜的英雄,我要像您一样,长大了要报效祖国。”孩子们整齐列队,敬上少先队礼,集体演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嘹亮的歌声让王爷爷忍不住跟着哼唱,眼角泛起泪光,孩子们稚嫩却坚定的歌声在山间久久回荡。
离别时,王爷爷站在门口,反复叮嘱孩子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前辈用生命和血汗换来的,你们要好好读书,将来为国家做贡献。”孩子们挥着手与老人告别,阳光洒在他们稚嫩的脸上,也照亮了传承红色精神的初心。
每一位老兵,都是一部鲜活的家国史,都承载着中华血性和民族气节。此次寻访抗美援朝老兵正是国防教育的生动实践,唯有让青少年在触摸历史、感知责任中筑牢国防观念,才能培养出更多心怀家国、勇于担当的新时代接班人,让爱国情怀与国防意识在代代传承中生生不息。(刘虎)
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