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环网视点 > 正文

文明实践筑根基 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时间:2025-10-14 10:57:04

  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精神根基,文明实践是激活文化生命力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太湖县汤泉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以党建为引领,立足“文化兴乡”发展定位,构建起“文化浸润有深度、服务暖心有温度、治理有效有力度、乡风涵养有厚度”的文明实践新格局,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与文化活力。

  活化古村资源,打造文旅融合新路径。汤泉乡以蔡家畈为核心实施“书魂不老文明新生”项目,深度挖掘古村落历史文化价值。古私塾“文魁楼”常态化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年均组织《论语》《三字经》研读8场,20余名留守儿童在传统文化熏陶中塑造品格;百年赛诗台结合丰收节等节点举办主题诗会6场,征集村民原创诗歌180余首,通过墙报展示、现场诵读等形式,让乡土诗意融入农家生活。同步依托古村资源开发“古村落探寻之旅”文旅路线,联动7家精品民宿打造非遗体验场景,推动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深度融合,2024年全乡旅游经营性收入突破80万元,实现文化资源向发展优势的有效转化。

  融入民俗节点,构建精神生活新场景。紧扣传统节日与重要时间节点,策划开展特色文化活动,让民俗文化贴近群众日常生活。清明期间,组织退役军人、学生、村民代表赴烈士墓开展祭扫活动,传承红色记忆、厚植爱国情怀;“六一儿童节举办“粽香传情童心飞扬”主题活动,将端午包粽、民俗讲解与少儿教育有机结合,实现寓教于乐;国庆、“三八”国际妇女节等节点,组织志愿者赴景区提供引导、咨询等服务,全年累计服务游客超2000人次;春节、中秋等传统佳节举办文艺汇演,涵盖歌舞、戏曲、民俗展示等内容,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此外,结合“村BA”赛事开展政策宣讲5场,将产业振兴、环境整治等政策要点融入赛事解说,单场吸引数百人参与;编写《歌龙潭》等7个民间小调,举办“汤泉味道”烹饪大赛,进一步激活民俗文化活力,让传统习俗焕发时代新彩。

  聚焦治理难题,探索文明实践新机制。以文明实践为抓手破解基层治理痛点,推动“实践+治理”深度融合。创新推行“文明积分制”,将环境整治、诗教传承、志愿服务等6类行为纳入量化考评体系,全年累计兑换积分3万分,带动80%以上农户主动参与文明创建,村容村貌综合提升30%;苗石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整洁太湖”专项行动,组织志愿者对主干道、背街小巷进行精细化清理,让“共建共享”治理理念深入人心。注重发挥特殊群体作用,举办“老兵座谈会”6场,引导10余名退役军人投身基层治理,以军人的纪律意识与责任担当强化治理效能;充分利用吴岭村法治公园阵地优势,设置法治故事宣传栏、法律知识互动区,让村民在休闲娱乐中接受法治熏陶;依托“徽映”普法工作室和村民调解室,组建由法律专业人士、“五老”人员构成的调解队伍,运用“情理法”融合方式及时化解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切实维护乡村和谐稳定。

  厚植日常浸润,涵养文明乡风新生态。以诗词创作、书法传承为核心抓手,打造“墨香传韵、诗意润乡”文化实践品牌,让传统文脉融入日常、浸润乡风。依托机关活动室、老年学校等阵地,常态化开设机关诗词书法课,邀请老年学校、诗词协会骨干担任授课老师,采用“理论讲解+现场临摹”模式提升干部职工文化素养,年均开展课程12场,覆盖学员150余人次。结合春节、中秋节等节点,组织书法爱好者开展“写春联、送祝福”“诗词咏月”等主题活动,累计送出书法作品300余幅,收集村民原创诗词200余首,让笔墨书香走进农家院落;联合诗词协会在蔡家畈赛诗台、苗石诗社举办“乡土诗会”8场,鼓励村民登台诵读原创作品,用质朴诗句歌颂乡村变化、抒发丰收喜悦,推动诗词文化从“小众爱好”转变为“大众参与”,以文化浸润之力涵养文明乡风。

  汤泉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以文化为根、以队伍为骨、以品牌为魂,通过整合阵地资源让服务更精准、联动志愿队伍让力量更聚合、打造特色品牌让实践更鲜活。下一步,汤泉乡将持续深化“文化+志愿+治理”融合模式,推进“诗画+文旅”创新实践,壮大“泉心泉意”志愿力量,让文明新风浸润乡土、文化活力赋能振兴,为乡村振兴筑牢坚实精神根基。(吴郡)


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