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蚌埠市五河县小溪镇蒋庄村的梨园里,黄澄澄的果实压弯了枝头,村民们正忙碌地进行采摘、挑选和装运,田间地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蒋庄村党支部书记、益民合作社负责人周明义手捧一个硕大的黄梨,信心满满地介绍:“像这样的梨子单个能长到三斤多,在我们园里还不算最大,大的能达到四五斤。”
这片梨园的丰收,离不开科学的种植管理和精细的投入。周明义介绍,合作社选用优质晚秋黄梨品种,并在种植过程中推广绿色防控与物理防虫技术。尤其在挂果后,全面推行果实套袋——这一举措不仅能有效防止病虫侵害、减少农药残留,还能让果皮更细腻、色泽更均匀,显著提升了果品的商品率和市场价值。
“我们每亩产量能稳定在八千到九千斤,梨子汁多肉嫩、脆甜爽口,很受市场欢迎。”周明义补充道,“正因为品质过硬,一亩地毛收入能有七八千元,刨去成本,净收益也有几千元。”
品牌化经营是合作社提升附加值的关键一步。益民合作社不仅注册了“剋的香”“剋的爽”等特色商标,还成功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如今,每一颗梨都贴上了商标、条形码和认证标识,配上精心设计的包装,顺利打入商超渠道,实现了从“农产品”到“商品”的转变。
产业的发展也带来了显著的用工效应。从春季疏果、夏季套袋到秋季采摘,梨园在不同阶段都需要大量劳动力。工人张雪丽说:“果园建成后我就一直在这儿干活,每年能干七八个月,主要从事疏果、套袋、除草这些工作,一年下来能增收一万多块钱。”据了解,像她这样在合作社稳定务工的村民不在少数,高峰期用工可达100余人,其中不少是脱贫户,有效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和稳定增收。
面对未来,周明义思路清晰:“我既是合作社负责人,也是村里的带头人,想得最多的就是怎么把全村资源盘活。”他计划进一步推动土地整村流转,力争将村里1万多亩耕地集中起来,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农业。
“我们不仅要自己富,还要让村集体强起来,让蒋庄村变得更美!”周明义说。如今,一座新建的800立方冷库即将投入使用,这将进一步延长鲜梨的销售期,增强产业抗风险能力。在乡村振兴工作队的支持下,蒋庄村正沿着“特色种植+品牌农业+就业帮扶”的路径稳步前行,让一棵棵梨树,真正成为强村富民的“振兴树”。(董顺风)
来源:中安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