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千年包公文化的清风与现代法治审判的警示交相辉映,一场触及灵魂的廉洁教育正在肥西县发展改革委深入开展。自2025年主题教育启动以来,肥西县发改委创新打造“历史浸润+现实警示”双轨并行的沉浸式教育模式,通过组织党员干部走进包公故里文化园感悟先贤精神、旁听贪污受贿案庭审直击法纪威严,将抽象的廉政理念转化为可感可知的生动实践,在沉浸式体验中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包公故里寻根:在历史回响中汲取廉洁力量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7月3日清晨,肥西县发改委的党员干部们怀着崇敬之心走进肥东包公故里文化园。大家顶着烈日和高温,沿着“孝肃阁-廉苑-包公书院”的参观路线,逐一了解“铡美案”“陈州放粮”等历史典故背后蕴含的廉政智慧,通过“实物展陈+场景还原+互动问答”的方式,将包公“不持一砚归”的典故、《拒礼诗》的内涵与当代廉政建设要求相结合,让“忠孝清廉”的精神品质跨越千年时空直抵人心。
“站在包公铜像前,仿佛能感受到那份穿越千年的凛然正气。”一位参与活动的年轻干部在心得中写道。此次实地教学不仅是一次历史文化之旅,更是一场深刻的党性淬炼。通过对廉政文化展区的深度解读,党员干部们深刻认识到,廉政建设既要传承“慎独慎微”的传统美德,更要践行“权为民所用”的时代要求。
庭审现场警示:在法槌起落间筑牢纪律红线
如果说包公故里的参观是“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浸润,那么庭审现场的旁听则是“响鼓重锤”式的警示教育。7月17日上午9时,随着肥西县法院审判长敲响法槌,一起贪污受贿案的庭审正式开始。该县发改委组织全体机关党员干部和委属企业负责人端坐旁听席,全程观摩法庭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等完整司法程序。当公诉人展示被告人利用职务便利收受财物的证据,当被告人面对镜头忏悔“一时糊涂毁掉一生”,现场每个人都感受到强烈的思想震撼。
“看到曾经的同龄人站在被告席上,那种冲击力是任何文件学习都无法比拟的。”参加旁听的委属企业负责人深有感触。庭审结束后,大家结合案件细节反思权力监督漏洞,围绕“如何管好手中权”“怎样抵制微腐败”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这种“庭审观摩+即时研讨”的模式,将抽象的法律条文转化为鲜活的警示教材,让“法律红线不可触碰”的理念深植于心。
三维联动深化:构建沉浸式教育长效机制
从包公故里的文化溯源到庭审现场的现实警示,肥西县发改委构建起“历史+现实”“理论+实践”“教育+整改”的三维廉政教育体系。在理论学习层面,通过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读书班等形式系统研读《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等文献,结合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清单开展对照检视;在实践转化层面,将沉浸式教育中激发的思想共鸣转化为问题整改的实际行动,领导班子共查摆5个问题,制定了18条整改措施,已取得了17项成效;在长效建设层面,通过谈心谈话、廉政风险点排查等机制,让廉洁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沉浸式教育的魅力在于让党员干部真正成为教育的参与者而非旁观者。”肥西县发改委主要负责人陈文松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廉政建设+实地教育”创新实践,让廉洁之音在更多干部心中奏响,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