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的公益托班真不错,帮了我一个大忙。”家住庐江县庐城镇鲍井社区的王女士每天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作为一名快递小妹,每到假期,两个孩子的学习辅导曾让她一度犯难。
为切实解决群众诉求,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与服务水平,近年来,庐江县聚焦党群服务阵地亲民化改造,汇聚大学生等志愿服务力量,加强组织机制保障,以专业服务解民忧、惠民生,为基层治理注入青春动能。
党群阵地融合,实现服务出圈
庐城镇磙塘社区开展的公益课堂上,来自安徽大学、云南大学等院校的9名大学生志愿者按专业特长分组教学,精准辅导36名学龄儿童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同时开发特色课程——彩绘庐江风貌、趣味运动会、绘本阅读会,助力儿童从“内向怯场”到主动发言,从“拖延作业”到自律学习。
“在社区开展这样的活动,不仅能解决家长们的后顾之忧,也能丰富孩子们的暑期生活,看到他们的笑容,我觉得很有意义。”磙塘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肖捷有感而发。
今年暑假以来,庐江县整合县城范围内26个城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10余个党群服务站点力量,利用亲民化改造设施,按照“安全、便捷、舒心”的原则,在居民区、安置小区、商圈楼宇附近开展托班、亲子课程、安全宣传等活动。截至7月上旬,累计发布活动预告52个,吸引参与居民群众千余人。
志愿队伍联动,汇聚青春合力
烈日炎炎下,家住庐江县庐城镇鲍井社区的洪文杰像往常一样前往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给孩子们上绘画课。作为一名美术专业在校大学生,洪文杰对社会实践有着独到的想法,“能够有这样在家门口实践历练的机会很难得,马上就要毕业了,希望能够在有限的假期里做最有意义的事情。”
在庐江县医院麻醉评估门诊,安徽医科大学麻醉学专业的崔同学在有条不紊地整理着各类档案,“在校学习的麻醉前评估要点在这里得到了实践验证,患者的一句‘谢谢’让我特别有成就感。”
火热的志愿场景不仅在社区、医院一线,也在骄阳下的田间地头。安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围绕“科技赋能乡村治理”主题,来到移湖街道闸山村、永桥村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地走访、技术指导和产业调研,坚持学以致用,为特色产业发展贡献科技活力和青春智慧。
为解决暑期“带娃难”问题,庐江县委组织部联合团县委等县直单位、整合相关镇街资源,多渠道发布社会实践岗位征集信息,累计发布实践岗位需求120余个,招募志愿者200余人,吸引来庐“三下乡”实践队伍15支。
组织机制保障,激活内生动力
为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庐江县持续完善大学生暑期来庐实践组织体系,将大学生服务基层热情持续转化为社区服务实效。形成“县直部门指导—镇街党(工)委统筹—社区党组织主抓—党群服务中心运作”工作体系,定期组织召开牵头部门联席会议,解决资源调配、安全保障等关键问题。建立大学生志愿者激励回馈机制,为服务时长达标、表现优秀的志愿者颁发优秀志愿者服务证书,写入社会实践鉴定,并优先推荐参与评优评先。同时,通过公众号专栏、媒体报道、社区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志愿者典型事迹,营造尊重志愿者、崇尚志愿服务的浓厚氛围。探索建立常态化志愿服务机制,与高校建立长期合作机制,鼓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在周末、节假日,根据居民需求,灵活开设“四点半课堂”“周末兴趣班”等。
一群“年轻人”,激活城市生活的“一池春水”。庐江县将年轻人的活力引入社区治理末梢,破解“带娃难”问题,探索出一条青春力量深度参与基层治理、在服务社会中成长成才的有效路径。
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