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安合肥 > 正文

肥西交通:精准“信用修复” 护航企业发展

时间:2025-07-25 17:01:50

  信用是企业发展的“金名片”,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软实力”。肥西县交通运输局聚焦县域交通运输领域企业高频失信痛点,主动打破“坐等申请”的传统模式,以“靶向式服务”“全程化指导”“实效化帮扶”为抓手,助力企业修复信用、重拾信心,成为县域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

  精准对接:变“被动等待”为“主动出击”,锁定高频失信痛点

  肥西县交通运输局深入调研行业失信规律,聚焦超限超载、非法营运、未按规定报送信息等企业易发生、高频次的失信行为,建立“高频失信企业清单”和“常态化对接机制”。通过举办信用修复指导培训会、行业座谈会、线上交流(微信群、电话)等形式,提前识别失信风险企业或已失信企业,主动上门沟通、一对一讲解政策。

  例如,针对部分企业因负责人变动导致信用修复信息传达不畅的问题,工作人员逐家走访,将《信用修复告知书》直接送达企业法定代表人,并现场解答疑问。通过“靶向式”服务,精准解决了企业因“不知晓、不会办、不敢办”导致的失信问题,将“小失信”化解在萌芽状态,避免因失信行为影响企业发展。

  全程指导:变“模糊办理”为“清晰指引”,打通信用修复堵点

  针对已发生失信行为的企业,肥西县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扮演“指导者”与“协调者”双重角色,构建“告知解读跟踪”全流程服务链条。

  一是“明责”,清晰告知企业失信行为的具体内容、违反的法律法规及后果,让企业“明明白白”认识问题。二是“解惑”,详细解读信用修复的政策依据和所需材料,降低企业信用修复的信息门槛。三是“护航”,全程跟踪信用修复进度,协调解决材料格式不符合要求、平台操作困难等堵点问题,确保信用修复工作顺利推进,无阻碍。某运输企业负责人感慨:“原本以为信用修复要跑好几趟,没想到工作人员手把手教我们操作,半小时就完成了申请,真是太贴心了!”

  释放红利:变“信用包袱”为“发展动力”,激活企业发展活力

  失信对企业的影响是连锁性的,市场准入限制、招投标受阻、融资困难等问题,往往让企业陷入经营困境。工作人员的主动帮扶,让企业得以高效完成信用修复,彻底消除失信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某物流企业因超限超载被纳入失信名单后,银行贷款申请被拒、客户订单流失。通过工作人员指导完成信用修复后,企业顺利获得200万元银行贷款,用于更新新能源车辆,当月订单量增长30%;某客运企业因未按规定报送经营信息被公示,导致无法参与乡村客运线路招投标,修复信用后成功中标,新增线路带动就业15人。

  自2025年以来,肥西县交通运输局累计服务13家高频失信企业,成功修复违法行为100余条,企业因信用修复,有效消除负面影响,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

  优化环境:变“管理约束”为“服务赋能”,提升区域吸引力

  信用修复工作既是对企业的帮扶,也是对营商环境的“升级”。一方面,通过规范企业失信行为、推动信用修复,减少因失信导致的不公平竞争,让诚信企业在更公平的市场环境中获得发展机会,形成“守信者荣、失信者耻”的良好行业氛围;另一方面,政府部门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体现了“寓管理于服务”的理念,让企业感受到政策的温度。某外来投资企业负责人表示:“肥西的政府部门不是‘管企业’,而是‘帮企业’,遇到问题有人管、有人帮,我们在这里投资很放心。”这种“有温度的监管”,提升了肥西的区域吸引力,2025年以来,全县新增交通运输企业82家,同比增长25%,信用环境成为肥西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

  肥西县交通运输局对企业信用修复的精准帮扶,既是解决企业实际困难的“及时雨”,也是推动行业信用体系完善的“催化剂”。这种“主动作为、精准服务”的理念,为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供了生动范例。下一步,该局将继续深化信用修复服务,完善“处罚—帮扶修复引导”全链条机制,让信用成为企业发展的“硬支撑”,为肥西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董军、高晓红)


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