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日前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各地正在不断探索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新模式。我们首先来看看,智慧城市如何建?
现代化人民城市 怎么建更智慧?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着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创新城市治理的理念、模式、手段,用好市民服务热线等机制,高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北京市在推进超大城市治理中,探索以科技赋能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建外街道地处商业重地,也是北京市重要的对外窗口,全国乃至世界的企业很多都想在这里有一席之地,拓展自己的商业版图。任兆龙近期正是在帮合作伙伴寻找这里的办公地点,因为要考虑的条件比较多,一时有点挠头。
北京商务中心区某企业工作人员 任兆龙:离我们要近,商业配套要好,交通要便利,产业能形成共荣,比较难。
就在他犯愁如何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位置时,建外街道不久前刚推出的数字建外孪生平台,解了他燃眉之急。
北京商务中心区某企业工作人员 任兆龙:我们可以直接通过这套系统看到周边的产业配套,以及地理位置,有哪些潜在的合作伙伴。这个非常高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朝阳区建外街道综合办科长 雷振新:在平台上,我们精准画出北京自贸区CBD片区一个区域,包括这片区域里的楼宇。企业选址的时候,就可以精准选到在自贸区片区,享受相关自贸区的政策。
建外街道地处北京CBD核心区,辖区内有近150栋商务楼宇、30多万从业人员,还有53个小区。通过数字赋能,街道构建了六大智慧治理应用场景,对占道经营、违章违停、小广告、火情等20类情况捕捉识别,快速响应。
北京市朝阳区建外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李楠:24小时自动监管报警预警,提前把“动火离人”,这个冒烟着火的风险提前给它预防掉。
针对老楼电线老化严重的情况,街道为居民家里安装了超负荷用电预警设备,一旦有风险苗头,就会自动预警。
北京市朝阳区建外街道办事处主任 王一凡:探索利用物联网和AI的算法,来实现地区诉求响应监测和风险预警,变被动响应为主动服务,使我们的管理服务更集约更高效。
智慧系统同时也惠及到了辖区的新就业群体人员。这个无人值守的24小时AI智能骑手驿站,通过扫码识别,可免费使用设施设备,包含了饮用水、充电、无线网络、微波炉,甚至还有按摩椅、照片打印等等,为快递、外卖小哥们提供了不少便利。
现代化人民城市 怎么建更宜居?
看完了智慧城市的地方经验,我们继续来到位于粤港澳大湾区腹地的岭南顺德,当地正在为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而不断努力。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着力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位于广东顺德中心城区的苏岗社区,传统建筑与现代民宅密集林立,近1.3万人在此生活。近几年社区居民感受到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越来越多年轻人在这里创业。
“00后”的梁以乐是土生土长的顺德苏岗人。随着去年顺德“十村示范”片区提升工程的改造,梁以乐看到村容村貌的大大改善,决心将原本开在市区的咖啡店搬回到家门口。短短几个月,他的咖啡店就收获了不少熟客。
咖啡店店主 梁以乐:以前觉得村里面总是留不住年轻人,这几年不一样了,一些旧的建筑变成了网红餐厅或者咖啡店,现在游客爱来拍照。年轻人回来开工作室,已经变成一种潮流。
在当地政策的加持下,利用岭南古建改造而成的新中式茶馆、网红咖啡店;以龙舟、陶艺为主题打造的岭南民宿,还有烘焙、简餐、文创等各种年轻潮流业态,纷纷在苏岗社区的各个角落扎下根来。
广东顺德市民 潘景瑜:这些新潮小店的进驻,不仅仅是一个建筑的翻修,也是一个生活场景的翻新。那环境好了,年轻的业态就会来了。
干净整洁的街道、规划整齐的停车位、开阔宽敞的活动空间,在顺德,不少村居同苏岗社区一样,都通过盘活闲置地、改造旧设施等方式,让人居环境与民生福祉同步提升。
广东顺德市民 刘俏菲:出门就有健身休闲的公园,村里面也组织很多篮球、龙舟的文体活动,我们邻里之间的相处也很和谐。
近年来,当地不断探索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加强古建筑、古村落、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利用,持续吸引各地游客的目光。
游客 李佳:我是从汕头过来的,我特别喜欢岭南水乡的这种人文环境,既保留了像青砖瓦顶的历史韵味,也融入了现代的便利,很舒适、很宜居。
现代化人民城市 怎么促进协同发展?
随着城市发展加速推进,现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建设也备受关注。眼下,四川成都至重庆的“成渝中线”高铁重点工程——蜀安隧道正加紧施工,在这里,我们找到了打通成渝城市群“动脉”的一部分答案。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着力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着眼于提高城市对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承载能力,发展组团式、网络化的现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
这条正在施工的“成渝中线”高铁重点工程——蜀安隧道,目前掘进已经完成过半,蜀安隧道所连接的“成渝中线”高铁建成后,将以时速400公里运营,成都、重庆之间可实现50分钟快速通达。目前,成渝间平均每9分钟就有一列高铁发车,日均人员往来达到数十万人次,极大便利了两地和沿线城市居民的通勤与生活。
四川内江市民 曾兰:我是内江本地人,家人和小孩都在内江生活。但是我的工作又在成都,是一家成都企业的负责人。每周要往返成都和内江4到5次。自己开车,单边的话,交通时间是3个小时。高铁开通了之后,我只需要半个小时的通勤时间。
高频次、高密度的交通连接,让内江、资阳、遂宁等沿线城市与成渝核心城市间的联系也日益紧密。这些城市依托区位优势和交通便利,正在加快建设产业园区,推动本地制造业、服务业协同发展。
四川成都市民 齐鹏燕:目前我的工作地点分布在成都、重庆以及内江三个地方。今天早上是从重庆坐高铁到的内江,今天晚上继续从内江到成都,全程的话,每一段路程只需要30多分钟,切身感受到了高铁上下班的自由。
如今,游客从成都出发,可以轻松实现“一天多地打卡”。早上看大熊猫,中午探访三星堆,晚上再回到成都,打卡热闹非凡的夜市美食。城市之间交通顺畅、景点间串联紧密,不仅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和出行效率,也不断推动成渝城市群成为更具国际吸引力的都市圈文化旅游集群。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