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央广网快讯 > 正文

揭秘!8万羽和平鸽、8万只气球如何成功放飞?

时间:2025-09-03 22:19:17

在国家重大节日和纪念活动中,放飞和平鸽和气球已经成为惯例。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伴着激昂旋律,12辆鸽笼车同时开启,8万羽和平鸽展翅高飞,在天安门广场上空盘旋翱翔,礼赞和平;随后100个气球笼应声打开,8万只气球带着缤纷色彩在风里轻轻舒展、慢慢升腾,最终化作点点光斑融入北京的蓝天,将现场肃穆又热烈的气氛再次推向高潮。

那么,这8万羽和平鸽、8万只气球是如何成功放飞的?这么多和平鸽和气球从哪儿来?会飞往何处?

一只手紧紧抓住鸽笼车开启拉杆,指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另一只手轻轻推在车身上借力支撑,北京警察学院准大三学生张睿轩屏住呼吸,目光牢牢锁在旗语信号员手中的蓝色信号旗——那面小旗的起落,便是8万羽和平鸽腾飞的指令。

手起,旗落。随着整齐划一“啪”的一声脆响,12辆鸽笼车的笼门同时开启,天安门广场上,无数羽翼瞬间舒展,和平鸽振翅而出。

与和平鸽振翅的频率几乎同步,张睿轩的心脏激动得怦怦狂跳。他还记得自己和同学们第一次放飞训练,信号员手中的旗子挥落,12辆鸽笼车的笼门“噼里啪啦”一阵乱响,这样的呈现离要求相差太远。

张睿轩:这次任务是我第一次接触鸽子,之前家里面也没有养鸽子的经验,鸽笼有9层,拉一下,9个舱门就同时掉下来,要想真正达到整齐划一,其实需要一定时间来磨合的。

想要动作整齐划一,就一个字:练!

和平鸽放飞训练现场(孔颖/摄)

北京市信鸽协会提前对北京警察学院的同学们展开了系统培训,为了这短短几秒的完美放飞,张睿轩和同学们已经在训练场整整打磨了两个月。

张睿轩:10分准备、5分钟准备、2分钟准备、30秒准备……我们每天都坚持训练,为的就是让鸽子在放飞的时候能够更好地飞出来。

和平鸽分别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东西两侧起飞,在空中集结,盘旋几圈才最终散去,这样的景象甚是壮观。北京市信鸽协会秘书长孙鹏告诉记者,这看似自然的飞行轨迹,其实也是精心设计的结果。

孙鹏:8万羽和平鸽,我们一共是12辆放飞车,东西各6辆。按照信鸽飞行特点,遇到障碍物会转头往回飞,我们放飞车摆放的时候,把东边收上来的鸽子放在广场西侧车队放飞,把西边收上来的鸽子放在广场的东侧放飞,两股鸽子飞行队伍飞到一块的时候,会扭头往回飞,这样东西两侧的鸽子会在天安门广场上空形成一种盘旋的状态,形成非常良好的放飞效果。

看着漫天和平鸽渐飞渐高,翅膀划过空气的“簌簌”声与广场上的欢呼声交织,可能大家也会在心里泛起疑问:那么这8万羽和平鸽究竟从哪来?

孙鹏说,其实我们常说的“和平鸽”,实际是品种优良的信鸽,它们都来自北京市信鸽协会的会员。由于信鸽天生拥有感知方位的特殊能力,无论飞多远,都能凭借敏锐的方向感,准确找到回家的路,归巢能力极强。

孙鹏:我们在东城、西城、丰台、房山等有10个集结点,我们的会员会把自己家养的信鸽带到集结点去,收集之后,工作人员要逐羽上手,每只都要摸,交上来的信鸽要求是身体健康、体质强健、没有疾病的良好的鸽子,保证它正常的飞行能力。

为实现通风进行的鸽笼改装设计(孔颖/摄)

每一只参与活动的信鸽都是鸽友们的宝贝,为了更好地为这些小家伙们服务,孙鹏说,每一辆放飞车上的放飞笼也都经过精心的改装设计。

孙鹏:这个放飞笼每层都有水槽,我们要给鸽子补水,第二,放飞笼我们有特殊的装置,放飞笼的后面有电机组,每一层都有风扇,起到降温、通风的效果。

正是这些藏在细节里的用心,让和平鸽放飞环节精准又流畅。

揭秘完这8万羽和平鸽放飞,再来说说8万只五彩斑斓的气球,北京市体育局副局长石风华告诉记者,此次活动中放飞的均为水滴状气球,并且可以实现100%可降解。

石风华:一共有6种颜色,红、橙、黄、绿和深蓝、浅蓝,这6种颜色聚集到一起,在天空中能呈现出五彩斑斓的球幕效果,呈现了完美的状态。

不过,气球放飞的背后还是一点儿都不简单。

就在不久前,记者在北京警察学院室内街区看到,负责气球放飞的同学们正在进行集中训练,他们两人一组,一人负责充气,另外一人负责捆扎气球。准大二学生张博涵告诉记者,这8万只气球的尺寸有统一要求,直径26厘米,是最适合放飞的气球大小。起初,他们不是充小了就是充爆了,捆扎气球时,也常常会把手指磨出血。

张博涵:它是需要一环扣一环,一个步骤接着一个步骤的,对于气球大小的把控是比较难的,一开始在速度上、在大小上,达标也是问题,从最开始也就是1分钟能打6个,到现在1分钟能打到12个,就是因为我们在经历了重复、多次的训练,形成了肌肉记忆,手会磨得有些红有些疼,也会破,后期的时候,速度就会快很多。

气球打气训练现场(孔颖/摄)

训练完充气、捆扎气球,接下来就是如何能够统一协调地放飞气球。石风华说,8万只气球被装在100个长宽高都是2.8米的金属立方笼里,球笼依次排开,横跨了整个广场,同学们需要通过信号员的旗语做出相应的动作。

石风华:每个球笼的侧面都有一个小门,这个小门是70cm高,气球里充氦气,当笼内充装一定数量的气球之后,我们的放飞员还要进去把气球梳理一下,色彩之间要稍微有点调剂,确保升空的效果,日常他们演练的时候,主要是根据旗语完成动作,达到统一、划一的效果。

记者注意到,在每个立方笼顶盖下,罩着一层水平铺设的深色“窗帘”。这是用来干什么的?张博涵说,放飞员只要拉拽垂下来的“窗帘绳”,“窗帘”就会沿着笼内的轨道,徐徐打开。

张博涵:它是为了把气球盖住,旗语人员会下达口令,我们把顶帘掀开,帘子掀开,我们摇晃笼子,气球就会慢慢升空。

第一排先放,相隔大概几秒钟,第二排再接上,当升起的彩色气球彼此靠近、相互映衬,渐渐在空中形成一片轻盈的球幕效果,将天空装点得五彩斑斓……相信,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关于这个特殊日子的记忆,注定会有几秒钟属于蓝天、白云、和平鸽、气球,还有那份藏在色彩与羽翼间,永不褪色的和平期许。

监制丨王磊 樊新征 陈秉科

记者丨孔颖

编辑丨魏然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