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基层腐败问题易发高发领域。临泉县姜寨镇纪委立足监督职责,以“点、线、面”协同推进为抓手,紧盯关键环节精准施策,推动农村“三资”监管制度化、规范化,为乡村振兴注入“廉洁动能”。
以“点”破局,抓试点规范权责边界。针对农村“三资”底数不清、权属模糊等问题,该镇纪委选取基础薄弱的王小庄村作为试点,联合农业农村、财政等部门开展“三资”清底行动。通过逐村核查土地承包、集体经营性资产等关键信息,建立“一村一档”数字化台账,明确所有权、使用权和管理权。王小庄村通过清查收回被侵占的集体土地1.3亩,重新发包后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万元,成为全镇推广的典型案例。
以“线”塑形,织密全流程监督网络。该镇纪委聚焦“三资”运行主线,构建“制度+科技”双重防线。一方面,要求涉及“三资”处置的事项必须经过“四议两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另一方面,搭建“农村‘三资’智慧监管平台”,将全镇12个村居的资金流向、资产使用、资源承包等信息纳入实时监控,设置异常预警规则12条。今年以来,平台累计发出预警提示3次,发现并纠正超范围发包资源问题1起。
以“面”提质,深化系统治理效能。在试点经验和流程规范基础上,该镇纪委推动“三资”监管从“治病症”向“强体质”转变。一方面,对“三资”管理后进的村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倒逼责任落实。另一方面,开展“清风护农”专项行动,邀请村民代表参与监督,组织“三资”管理培训覆盖全镇88名村“两委”干部。截至目前,该镇农村“三资”信访举报量同比下降41%,群众满意度提升至95%。
“农村‘三资’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必须以‘全周期管理’思维筑牢防火墙。”该镇纪委主要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推动“三资”监管与乡村振兴重点项目深度融合,以有力监督护航集体经济健康发展,让农村“家底”真正成为群众共享的“幸福资本”。(刘学峰)
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