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04万亩,总产量达7.23亿斤!7月24日,颍东区召开2025年第二季度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介绍该区乡村产业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中安在线记者从发布会获悉,近年来,颍东区立足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推进产业振兴。全区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04万亩、总产量达7.23亿斤;生猪存栏22.1万头、出栏37万头,肉牛存栏1.5万头、出栏1.4万头;肉类总产量8.81万吨,同比增长5.1%;禽蛋产量2万吨,全区畜牧业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89%。全区水产养殖总面积1.77万亩,水产品产量为5787吨,累计实施绿色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1450亩。全区蔬菜播种面积约10.8万亩(其中设施播种面积5.4万亩),产量28.2万吨,产值约9.32亿元;食用菌产量0.055万吨,产值0.08亿元。
颍东区在乡村产业发展中多维度发力,成效显著:乡村产业绿色发展方面,上半年新认证绿色食品企业3家、产品6个,有效期内绿色食品认证产品达96个,“皖美农品”品牌数达4个;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方面,1—6月份全区绿色食品全产业链产值76.8亿元,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69.5亿元,市级以上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增至14个,二季度面向沪苏浙地区农产品及其加工品销售额18.96亿元;龙头企业培育方面,截至目前,有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7家、国家级2家、省级8家,安徽省福润肉类加工有限公司跻身全省50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之列;数字农业建设方面,“数字颍东”建设加快,累计建成数字农业工厂4个,数字农业应用场景达14个,92个益农信息社运营管护得到加强;乡土特色产业方面,依托资源禀赋和历史文化,发展小宗类、多样性特色种养,挖掘非遗资源,保护传统工艺,开发特色产品、建设产业基地、培育能工巧匠,创响特色品牌,培育“小而精、特而美”的示范村镇;特色种养产业发展方面,鼓励脱贫户和监测户发展特色种养,今年以来全区10个乡镇(街道)申报的第一批特色种养奖补覆盖3173户次,涉及资金506.8万元;庭院经济发展方面,鼓励农户特别是农村低收入家庭利用庭院资源发展微果园、微菜园等项目,2025年第一批庭院经济奖补惠及294户次,涉及资金22.2万元。
发布会上也坦言,当前颍东区乡村产业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农副产品销路以“马路市场”“路边超市”收购及农户赶集为主,渠道相对单一;缺乏在省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拳头”产业,与阜南会龙辣椒、颍泉闻集草莓等知名产业相比存在差距;品牌建设有待加强,知名品牌、著名品牌数量不足,市场竞争力有待提升。
针对这些问题,颍东区下一步将聚焦关键环节精准发力,计划建设大型综合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大“皖美农品”品牌培育力度,组织主体积极申报,提升品牌影响力;依托安徽瓦大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阜阳广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重点推广鲜食番茄、鲜食红薯种植,扩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打响特色品牌,以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记者 杜程强 通讯员 武艳 葛晓春)
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