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众周刊 > 正文

界首市大黄镇:“小口井+电老虎”成抗旱“救命稻草”

时间:2025-08-05 17:52:53

  “眼瞅着玉米叶子卷成了‘火纸筒’,要不是这‘小铁疙瘩’救急,今年收成可就悬了!”近日,界首市大黄镇李大村王铎庄的村民张静蹲在新打的井口旁,拧开自制的塑料水管阀门,看着清水汩汩流向干裂的田垄,脸上笑出了褶子。持续的高温少雨,让这片土地渴得“直冒烟”,而一口口15米深的小口井,正成为村民们的“救命稻草”。

  在抗旱的关键时期,丰云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的徐鹏带着新买的打井设备风风火火地赶到村里。这台机器就像个“地下钻探兵”,突突突地轰鸣着,钻头扎进土地,泥浆翻涌而出。“以前打口深水井,得等好几天,这小口井三四个小时就能‘服役’!”李大村党总支书记李德现掰着指头算账,“15米的深度,刚好够浅层地下水,电瓶车电瓶接上电线,就是现成的‘电老虎’抽水机!”

  这些“小个头”水井虽比不上大型机井的“海量吞吐”,却凭着“短平快”的优势,在田间地头扎下了根。在大黄镇李大村融城大道沿线的玉米地旁,短短三天时间,15口小口井沿着田埂整齐排开,就像给大地扎上了“补水针”。村民们自发组成“护井队”,有的帮忙拉电线,有的用废木板给井口做防护,热热闹闹的场景让旱情带来的焦灼一扫而空。

  “打一口井才400块,抗旱还补贴300—500块,四舍五入等于白送!”张静一边擦拭额头的汗珠,一边算起经济账,“往年为了抢水浇地,有些缺水的庄稼人得拉着几百米管子跑好远,现在家门口就能‘自助取水’,省下的油钱又能买袋化肥!”这种“政府补贴+企业服务+村民互助”的模式,让抗旱不再是“单打独斗”。

  如今的大黄镇,抗旱战场早已不是“单打一”。在全镇2.2万亩耕地上,既有小口井“精准滴灌”,也有大型机井“开足马力”。镇里组建的“机井医生”服务队骑着三轮车穿梭各村,带着扳手、水泵零件,随叫随到;供电所的“电力护航队”顶着烈日检修线路,确保“电老虎”24小时不断电。分管负责人朱建英的手机成了“抗旱热线”,每天要接打几十个电话:“哪里井坏了、哪块地缺水,都得第一时间解决!”

  “众人拾柴火焰高!”该镇不仅早早完成首轮灌溉任务,第二轮抗旱浇地面积也已突破2万亩。田间地头,新抽的井水浸润着板结的土地,卷叶的玉米重新挺直了腰杆,就连田埂边的野菊花,也在水润后绽放出金灿灿的花朵。这场与旱情的“拉锯战”中,大黄镇用一口口接地气的小口井、一个个灵活的“电老虎”,打出了一场漂亮的民生保卫战。(姚易承)


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