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GDP292亿元、总量位居阜阳市第一、增速位居第二,主要经济指标中有9项位居阜阳市前3,14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建成市级以上研发平台78家(其中省级12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6亿元……一系列抢眼数据背后,是临泉县今年以来发挥科技力量、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不懈努力。向“新”发力,逐“新”而行,临泉县以科技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环境优 项目入驻似江鲫
受国际关税政策的影响,位于临庐产业园的雄德公司出口受到很大影响。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深入一线“访企入村”,了解企业发展状况,解决企业遇到的难题,在短短两天内就解决了税务合规问题,助力该企业顺利达规入库。同时,建议企业加大技术攻关,加速智能化改造,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实现企业生产销售转型升级。
心贴心周到服务、持续推进营商环境优化,促进了企业华丽转身。到7月中旬,雄德公司订单实现“V型反转”,新增沃尔玛、欧洲、日、韩等5家战略客户,新增智能画线机、自动切割机、智能电脑花样机等设备63套,月均订单产值从谷底跃至3000多万元。
雄德公司只是众多入驻临泉工业项目的一个缩影。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更多企业放心入驻,临泉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项目入驻似过江之鲫,科技的推动让工业企业呈现出勃勃生机。
今年2月10日,临泉县召开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大会,隆重表彰54家优秀企业和先进单位,15家优秀企业代表受邀在主席台就座,6家优秀企业和单位代表作了交流发言。让企业家坐C位,表明了县委、县政府致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全县上下牢固树立“到了临泉、服务周全”的营商理念,持续开展服务民营经济“五提”行动,优化“免申即享”平台功能,构建政策兑付“一站式”服务体系,让更多惠企政策精准便捷直达。今年以来,临泉县累计排查省级科研平台3家,组织16家企业赴北京、咸阳、上海等地开展技术交流、成果转化等工作,其中罗博威视与西安交大、雄德新材料与北京服装学院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沪临农业与上海农科院计划10月前签署鲜食玉米引种协议。
推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才是主战场。临泉县着力提升县经开区企业服务中心科技创新服务水平,解决企业在税务、知识产权方面遇到的问题。着力用好现有“人才”资源,开展“问需暖心”活动;扩展外部资源,完善吸引人才落地经开区的体制机制;积极选树典型,营造氛围,让企业尝到“科技创新之甜”,形成科研—产出—效益的良性闭环。今年以来,全县引进高层次A类人才1名、柔性引进B类人才1名,帮助国能天然气积极申报认定安徽省高层次D类人才。第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成功备案163家,推荐申报第一、二批高新技术企业14家,第三批推荐11家。
优化营商环境还体现在包保政策的落实上。临泉县积极实行领导包保企业制度,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今年以来,走访调研企业24家,其中规上企业21家,有技术需求的企业16家,聚合力量解决企业发展需求和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措施硬 企业成长如春笋
夏日炎炎,而临泉县中能化工的尿素装置能效升级改造项目却一天也没有停歇。这个总投资5.08亿元、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2.64亿元、利税5809万元的重点项目,到8月底即可建成投产。与此同时,该企业总投资2.48亿元的锅炉升级改造项目,将于明年6月份建成投用,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22亿元,利税6322万元。
中能化工的快速转型离不开县委、县政府硬核措施的鼎力支持。为促进企业快速成长,临泉县采取了一系列有用有效的措施,让企业在这片热土上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该县出台了《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从送政策上门到畅政银企通道,从促科创研发到搭供需平台,从进“832”平台到助产品推介,从保要素需求到扩品牌优势,从建长效机制到优发展环境,每一项都落在企业主的心坎上。
在企业格外关注的融资问题上,临泉县充分发挥“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作用,常态化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政银企对接活动,持续加大民营小微企业的首贷、续贷、信用贷支持力度。同时,不断激活社会资本参与,积极对接阜阳市天使基金项目,推广“知识产权质押+科技保险”融资模式,形成“投贷联动”良性格局。7月18日,阜阳市科技局、阜阳市金融监管分局联合中行阜阳分行、平安银行阜阳分行等10家银行到临泉县开展科技金融服务进企业活动,经过现场对接,共有4家企业与银行机构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意向融资金额达2.4亿元。
加强对民营企业科技研发投入的激励,临泉县更是出手不凡。对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3%以上且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0%以上的企业予以支持,对当年认定通过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给予10万元、2000元奖励;对新增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协助申报省级一次性奖补100万元;对被评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的企业,协助申报省级一次性奖补200万元;对通过省科技成果登记系统认定的成果,每项给予企业300元奖励;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5万元奖励。
强化项目包装、树立“逢钱必争”的竞争意识,是临泉县支持企业成长的又一重要举措。编制《科技创新政策汇编》,组建“项目攻坚专班”,实行“一项目一方案”,全程协助企业向上对接资源。积极推动阜阳高等研究院项目遴选工作,永生堂药业与浙江大学、铭泉衣业与安徽农业大学等达成合作意向。
硬核措施促使企业成长如雨后春笋。今年以来,临泉县第一批推荐7家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其中5家通过省专家评审,第二批推荐9家企业申报,第三批拟推荐11家企业申报,目前全县共有14家企业申报,占年度目标24家的58.3%。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成效显著,第一批163家企业入围国家公示名单,同比增长41.7%,增速排名阜阳市第3位。
保障强 科技助力插翅飞
作为电力装备产业链上的一环,皖宏电气今年新开发出两款新型智能配电设备,产品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该公司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研发投入同比增长30%,产品成功进入雄安新区,北京、山东、河南等地的订单量也在稳步增长。
皖宏电气是临泉县加大科技、人才等保障的受益企业之一。今年以来,临泉县不断强化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整合现有平台资源,推行“四问工作法”(问需求、问专家、问团队、问标杆),建立“产业需求库+技术成果库+专家人才库”,支持校企共建联合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研发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推动阜阳高等研究院与县域重点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促进高校成果就地转化。整合皖西北综合试验站、南农大阜阳研究院、中科大合肥物质研究所等科研平台,与企业需求进行对接,凝练成“产业需求库”;聚焦省内外高校院所,通过走访、参加科技交流会等方式收集技术成果,建立“技术成果库”;扩大临泉科技人才“朋友圈”,建立“专家人才库”,着力解决科技人才不足的问题。支持蒙拓机械、雄德新材料等企业申报省级企业研发中心,推荐凌志环保申报院士工作站。
在强化与链主企业合作方面,临泉县鼓励链主企业建立中试基地,集成研发孵化、检验检测等功能,推广“特色产业+科技小院”模式,建立“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的梯次培育体系。定期举办科技成果推介会和产业对接会,邀请企业参与,促进交流合作。对临泉现有“科技小院”创新能力、产业成效予以评价,加快完善安徽临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临庐产业园区市级孵化器建设,举办临泉科技成果对接会和产业对接会,邀请南农大、合工大等省内外高校展示可转化成果,组织链主企业发布技术需求,促成合作签约。
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成果转化,临泉县也取得了新进展。今年以来,全县建成市级以上研发平台78家(含省级12家),南农大院士试验站2个;积极推动南京农业大学阜阳研究院落户,新获批博士后工作站3个、“科技小院”8个;校企合作项目深入实施,福碳生物联合南京农业大学招录硕士3名、博士2名,摸排智能调温材料、小麦育种等意向项目5个。技术交易活跃度也在不断提升,今年1—6月,全县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1.93亿元,输出1.96亿元。吸纳沪苏浙技术合同1983.4万元,同比增长182.7%。
以科技应用助力乡村振兴,临泉县还持续强化科技特派员服务。进一步深化“科技特派员+”机制,完善“县派镇管村用”机制,选派179名科技特派员,实现全县372个行政村(社区)、162家规上企业、52家高企服务全覆盖。今年以来,开展线上线下服务2283次,培训1781场次,培训人员28789人次,引进推广“四新”成果749例,有效指导企业科技统计、高企申报等工作。
路有荆棘云雾漫,轻舟已过万重山。在以科技创新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临泉县将继续坚持向“新”发力、逐“新”而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加大科技支持力度,着力搭建企业成长平台,以引人才、育人才、留人才的诚意,以干部“操心”换企业“无忧”的情怀,推进县域经济再创辉煌。(赵怀勇)
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