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参考 > 正文

2025年中国开发区营商环境百佳案例正式发布

时间:2025-09-09 16:39:09

9月7日,以“共筑营商新高地共谋发展新篇章”为主题的“2025中国开发区营商环境建设大会”在厦门召开,正式发布《中国开发区营商环境百佳案例(2025)》(以下简称“案例集”)。来自全国各级各类开发区的管委会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等参会,围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的新机制、新路径、新模式展开深入交流。

记者获悉,案例集由中国开发区协会、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蓝迪国际智库联合编制,共收录100个优秀案例,涵盖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园区、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等多种类型,涉及市场准入、政务服务、法治保障、融资支持、信用建设、人才引进等多个领域。

案例集通过系统梳理“主要做法”、总结“工作成效”、提炼“创新亮点”,全方位、多维度展现了中国开发区营商环境优化的最新成果与显著成效。其中,综合类案例23个,集中呈现系统集成改革的整体性突破;专题类案例77个(涵盖市场环境、要素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国际投资贸易环境等五大类目),深度解析细分领域的精准创新与实践智慧。

与往年相比,本年度的创新实践更加强调系统集成与战略协同,呈现出体系化、数字化和生态化的鲜明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突出战略引领,推进系统集成改革。多地紧扣国家重大战略,在新质生产力培育、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制度型开放等领域开展系统性探索,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制度创新成果,为深化改革提供重要参考。

二是强化数字赋能,优化政务服务生态。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深度融入营商环境建设,推动政务服务迈向“智慧化”。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加速构建,实现数据共享、业务协同与智能监管,显著提升产业要素配置效率和创新生态活力。

三是聚焦产业生态,加强要素创新保障。以构建一流产业生态为核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通过全周期服务、精准政策与要素保障,推动营商环境从“普惠服务”迈向“精准赋能”,增强区域发展吸引力与竞争力。

四是健全法治体系,拓展信用应用深度。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各开发区在产权保护、市场监管、权益救济等方面推出一批创新举措。信用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实现贯穿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监管,为构建稳定、公平、可预期的市场环境提供坚实支撑。

五是深化区域协同,加快规则标准对接。开发区积极打破行政壁垒,推动基础设施互通、要素流动和跨区域政务协同。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促进制度型开放、集聚国际高端资源等方面开展积极探索,助力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六是创新服务供给,提升企业感知体验。推动政务服务从“便捷化”向“增值化”升级,建立“用户思维”导向机制,推出精准化、个性化服务。“高效办成一件事”“互联网+政务”等创新机制不断涌现,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赋能”的转变,持续增强市场主体满意度和获得感。

中国开发区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开发区营商环境百佳案例(2025)》的发布,不仅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了政策制定和经验借鉴的重要依据,也为广大开发区提供了对标先进、启迪思路的实用指南。这些创新实践将进一步推动我国营商环境优化向纵深发展,助力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来源:经济参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