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安民生社会 > 正文

八旬母亲状告三个女儿 亲情之“结”用爱化解

时间:2025-09-05 10:31:49

  八旬母亲状告三个女儿 亲情之“结”用爱化解

  近日,八十多岁的王老太一纸诉状将三个女儿告上法院,要求支付赡养费请保姆。这起看似普通的家庭赡养纠纷,在镜湖区法院调解员姚东方的介入下,渐渐揭开了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起诉背后的心事

  阳光斜落于阳台,王老太独坐在藤椅上,望着楼外的车水马龙。小女儿带着法院调解员进门时,老人转过头,眼神里瞬间亮起了光。

  “您有退休金,还有老伴留下的遗产,日子不困难,为啥要起诉女儿呢?”调解员姚东方轻声询问。老人脚边趴着一只小狗,那是她的伴儿,“我不是要保姆,就想有人说说话。”有时她拨通女儿的电话,常常只说上两句就被“好了,下次回去看你”打断。起诉要赡养费,不过是老人想让女儿们“不得不来”的无奈之计。

  在交谈后,姚东方明白,这场调解的关键不是“钱”,而是如何让断裂的亲情重新流动。她分别与老人的三个女儿促膝长谈,在下班的间隙、通勤的公交车里,用最朴素的道理叩击人心。

  别让遗憾重复上演

  大女儿已经三年未与母亲联系,电话不接,心结就系在那笔“少了十万”的遗产上。

  “听说你父亲去世的时候你非常伤心,觉得没有为父亲尽孝,但是你的母亲还在,你还有机会对母亲尽孝。”姚东方的声音带着叹息。

  望着大女儿泛红的眼眶,姚东方继续耐心地说道:“十万,哪比得上‘母亲’二字珍贵?你心里能安吗?”这番语重心长的话终于让大女儿松了口。几日后,大女儿带着礼品来到了母亲家门口。

  爱要懂得 “放手”

  二女儿觉得自己对母亲做得够多了,她主张大家出钱请保姆,还让小女儿把母亲的工资卡拿出来支付费用,理由是“小妹照顾得不好”。可姚东方了解后知道,老人之前请过保姆,但相处10天就闹僵了,老人不习惯。

  “你的心是好的,但别把你的想法强加给母亲。尽孝,不是我们觉得好就行,是要老人觉得好。”姚东方没有否认二女儿对母亲的孝心,但同时她也以过来人的身份劝解,“平时老人有心里话,肯定愿意跟女儿念叨,但不会向保姆说啊!”二女儿听后沉默良久,终于点头说:“我不提找保姆的事了,妈舒服就行。”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小女儿与母亲住同一栋楼,上下楼不过几分钟,是陪伴老人最多的人。可她也有满腹委屈:“二姐总说要拿妈的钱请保姆,好像我伺候妈是图啥。”姚东方摇摇头共情地说:“住这么近,母亲有事你能不管吗?亲情割不断,就算不给钱,你也不会不管她的,对不?”

  老人有时晚上6点多就喊小女儿关灯睡觉、不让她玩手机,还把她当孩子管……姚东方劝说小女儿多理解母亲的脾气:“她管你是在关心你,是还把你当孩子疼呢!”

  亲情在陪伴中回甘

  经过姚东方的调解,王老太自愿撤诉,她不再要求女儿们支付赡养费,生活上主要由小女儿照顾,三个女儿都承诺多抽时间陪伴母亲,老人与子女的关系缓和了,脸上也渐渐有了笑容。调解员姚东方倾情化解王老太与她三个女儿的心结,从情、理、法多个角度耐心释法析理,让这场由“起诉”开始的故事,最终以最温柔的方式落幕。

  姚东方感慨道:“这场调解中,我们看到老人缺的不是物质,而是陪伴;不少家庭矛盾看似因钱而起,实则是‘情’的缺位,这值得我们做子女的深思。”


来源:大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