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安民生社会 > 正文

合肥造“硬核”科技闪亮登场

时间:2025-09-08 10:40:39

合肥造“硬核”科技闪亮登场

2025年全国科普月安徽省暨合肥市主场活动启幕

  9月7日,2025年全国科普月安徽省暨合肥市主场活动在安徽省科技馆启幕,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70余家单位的“硬核”科技亮相现场。从聚变能源到人工智能,从科学家精神舞台剧到科学表演秀,奇妙的科技、多样的玩法,一场“科普盛宴”点燃大众科技热情。

  机器人奏乐、跳高、猜拳,“合肥造”智能亮相

  和机械手玩“石头、剪刀、布”,包你赢。在合肥凌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凌微科技”)的展台前,市民在和一款机械“灵巧手”玩猜拳游戏。“我出布,它就出石头,我出石头,它就出剪刀,把把都是我赢。”市民李女士玩得十分投入。

  “这是我们推出的‘灵巧的手’,只要站在它的‘视线范围内’,它就能捕捉到你的手部关节动作,并且迅速分析、‘思考’,达到实时响应,做到‘包你赢’!”凌微科技相关负责人韩惠向记者介绍。

  机器人弹钢琴、敲架子鼓,横跨科技界和音乐界的“合肥籍”机器人——磐石机器人乐队现场激情演奏。鼓手“寂静”、键盘手“大手”、贝斯手“渡者”、主音吉他“唐郎”、伴奏吉他“星耀”5位乐手齐聚,连续演奏《光辉岁月》等多首曲目,引众人围观。

  “来看机器人跳高啦!”来自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的原地跳高机器人现场“秀才艺”。原地下蹲,再奋力一跃,腾空的瞬间,观众们一阵惊呼。“这款机器人在2025世界机器人运动会上获得了银牌,当时跳了0.87米。”工作人员现场向观众们介绍这一“钢铁健儿”的“战绩”。

  “手搓”的“电车”“火箭”,展现大众创新力

  墨子号卫星“微缩”变作桌上的科普艺术品;榫卯结构结合机械、编程,化作“机甲战车”……安徽云智动科技有限公司现场带来“激光制造发明展”,一项项展品,以激光切割的木艺包裹电路、芯片等器件。

  展项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两辆能载人跑起来的“新能源车”,而其“创作者”张皓彧和徐庆路都是小学生。“利用激光切割设计木头板材,造出小车的外形,然后组装,连接上电路等,大概花了3天的时间做成。”张皓彧是合肥市葛大店小学的学生,在现场积极介绍自己在暑期完成的“得意之作”。张皓彧还坐上驾驶位,手握方向盘,向观众进行驾驶演示。“最大载重150斤,大家都可以来试试。”张皓彧说。

  “手搓”的“火箭”,真的可以发射升空。现场,安徽大学的学生夏元峰带来了自己团队做的模型火箭,并向大家科普其制作步骤和原理。“点火后,它就会发射升空,直冲云霄。”夏元峰指着火箭底部说道,“升空到一定高度后,返回舱就会与载体分离,接着降落伞打开。”说着,夏元峰拆解开火箭,露出其中的降落伞。

  据介绍,该模型火箭还是中国大学生飞行器设计创新大赛的参赛作品,“全部都是自己手工制作,初赛时项目设计、试验到完成,花费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夏元峰抚摸着火箭,并表示将继续改进完善,将其带上国赛。

  水质监测、隧道挖掘,来自各领域的科技“行家”

  安徽新华学院带来了三款水上无人智能化作业平台,“这三款分别能够用作水质监测、水上安保巡防,以及水产养殖中的自动化喂养。”该院相关负责人刘源介绍。

  通体黄色的睿海1号无人艇,看着平平无奇,实则搭载了无人机和水下探测系统,能够做到水面、水下及空中的立体化作业。2023年年底投入巢湖水域正式“上岗”,已经成为巢湖水质监测的“小能手”。

  “无人艇已经应用到应急救援、物流运输等多元化场景中,希望能够通过展示激发公众对无人系统技术的兴趣。”刘源表示。

  用于地铁建造的大型装备盾构机也“微缩化”展陈亮相。“真实的盾构机长达百米,堪称‘地下钢铁巨龙’。”安徽省铁道学会工作人员介绍,在地铁建设中,盾构机能够完成隧道挖掘、运输混凝土管片、注浆等全流程:“这样一套动作下来,隧道基本就已经成型了。我国已经攻克了很多相关卡脖子技术,实现了盾构机的全国产化。”

  近距离观察盾构机模型的各项部件,展会上,大众与这一“地下运作”的“大国重器”来了一次亲密接触。

  聚变能源、量子科技、元宇宙/数字人、VR/AR交互体验……一众好玩的“黑科技”在活动中汇聚。此外,现场还上演了科学家精神舞台剧、科普剧、科学表演秀、科普知识有奖问答,以及无人机飞行表演等。好逛好玩的“科普大集数”展示了“干货”满满的“安徽智慧”。


来源:合肥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