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安民生社会 > 正文

七旬铁汉多柔情 老兵用心写真爱

时间:2025-09-15 15:05:23

  年轻时,李广胜在部队留影。

  李广胜在菜园摘菜准备午饭。

  李广胜、浦玉卓夫妻二人在小院散心。

  金秋时节,肥东县包公镇净住社区李广胜家,院子里的紫薇树在阳光下绽放,红的、粉的、紫的,一簇簇拥挤在枝头,一树繁花宛如锦绣一般。在清澈的天空下,院子里的鸡冠花、仙人掌、凤仙花也竞相开放,将小院点缀得生机盎然。

  李广胜正在家中忙碌家务,妻子浦玉卓坐在轮椅上,在院子里欣赏着美景,不时逗弄着宠物小狗。这幅平静而温馨的农家画面背后,蕴藏着一份跨越近半个世纪的深情。自从妻子因类风湿关节炎失去行走能力后,李广胜就成了她的“双腿”。从军营硬汉到乡村干部,再到妻子的“专职护工”,李广胜用日复一日的陪伴,将平凡的日子过成了最动人的诗篇。

  军营岁月 满腔赤诚

  尽管今年已经75岁了,但李广胜看起来显得年轻,给人以干练、结实的印象。浦玉卓虽然坐在轮椅上,但面色红润,气色好。

  说起往事,李广胜、浦玉卓夫妻二人的思绪回到了青春岁月。“年轻时,他当兵可帅气了。”浦玉卓笑着说。让我们把时间回溯到1970年,从小就对军营心存向往的李广胜应征入伍。“当兵光荣!”回忆起当年入伍的场景,“那会验兵很严格,经过几轮才选上。我们村4个人去当兵,入伍时大家都戴着大红花,路上有人欢送。”他们还在县城留下了珍贵的合影。

  此后,李广胜被分到了六安。由于小时候学过武术,练过洪拳,他被选入部队的文艺宣传队。彼时,他在部队接受了系统的文艺理论学习,并付诸实践。“我们那时候表演《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等剧目,还演话剧。”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李广胜依然心潮澎湃。在他的印象中,有一次去革命老区金寨慰问演出,一到地方,广场上已经坐满了观众。白发苍苍的老人带着孙子孙女,年轻人带着父母,济济一堂。“每场演出掌声、喝彩声不断,结束后观众还围着我们交流,那种军民鱼水情,我一辈子都忘不了。”李广胜动情地回忆道。

  “当时,我们还去过佛子岭、梅山、磨子潭等水库演出,效果特别好。”一路奔波,一路收获。在文艺宣传队,李广胜和战友们把文化服务送到基层连队、工厂、农村等,丰富了基层文化生活,凝聚了奋进力量。

  三年后,李广胜从文艺宣传队到了连队,扛起了机枪。李广胜回忆说,部队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纪律严明,训练严格。印象最深刻的是,冬季拉练,冒着严寒,顶着凛冽的寒风,踏着积雪,背着装备,进行野外训练。“我还是部队里的军体教练,单杠、双杠、木马都很拿手,每天都要带兵训练,我还受到过几次嘉奖呢。”李广利自豪地说。

  诚恳踏实 服务乡邻

  说起和妻子的结缘,要从李广胜退伍后说起。1976年,从部队回来的李广胜回到家乡,当了民兵营长。经人介绍,他认识了邻村的浦玉卓。一个当过兵、勤劳又能干;一个温柔贤惠。两颗年轻的心渐渐地走到一起,最终结为夫妻。为追求未来更好的日子,小两口把村民组分配的农田开垦种植水稻,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虽辛苦,但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不久后,李广胜当上了村主任,整日忙碌村中的大小事务。妻子浦玉卓操持着家里家外的大小事务,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李广胜说,那是一个激情澎湃的岁月,带给他终生难忘的回忆。“那时候村里条件差,连个像样的办公室都没有。不过,大家伙儿在一起干事情都是没话说,修路、挖塘等活全靠人工。现在条件好了,村里也是一天一个变化,党的政策好,老百姓生活质量节节高。”回忆起当年,他感慨地说。

  李广胜为人诚实,肯为村民做实事,在村民心中很有威望。作为村主任,他还经常处理村民间的纠纷和矛盾,“隔壁邻居因为宅基地的事拌嘴了”“妯娌一言不合争吵起来”……这些常见的农村琐事,村民解决不了,总是想到找他。

  倾听民声、了解民意,积极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李广胜每天在为村民奔忙,在村里工作18年,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获得多项荣誉。李广胜是1973年入党,如今已有近52年党龄。用他的话说,“我只是千千万万名党员中最普通的一个,我做的是我分内的工作”。

  相濡以沫 不离不弃

  就在李广胜忙于工作时,家里的事情都交给了浦玉卓。“那时,家里种田种地,还有家务,照顾老人小孩,她身上的担子太重了。”李广胜深情地看着妻子。

  长年劳累,浦玉卓开始感觉身体不适,时常腰疼、关节痛,虽然去过几家医院看病,也吃了不少药,但病情却没有明显好转。说起自己的双腿,坐在轮椅上的浦玉卓摸着腿说,“1990年时,腿就不舒服了,一查患有类风湿关节炎,很难治愈。”渐渐地,浦玉卓的双腿失去了行走能力,进而导致她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浦玉卓说,“过了60岁,腿就不行了,后来完全不能行走,只能坐轮椅。”从此,照顾妻子的重担落在了李广胜身上。谈起对妻子的照顾,李广胜只是淡淡一笑:“这不是应该的吗?”

  每天一大早5点钟,李广胜就起床烧水、做饭,老伴不能吃太硬的食物,他就做面条、烫饭。老伴不太喜欢吃荤菜,他就每天做不重样的素菜。为此,他还在自家的后院,开辟了一个小菜园,种植应季蔬菜。

  这么多年来,洗澡、洗衣、做饭……这些对于李广胜来说都已经是手到擒来、家常便饭。“我做菜味道还可以,过年过节一大家子,我能搞十几个菜。”

  每天早晚,只要天气不错,他都会推着老伴出来转转,跟邻居们聊聊天。晚上,老两口一起看看自己喜爱的电视节目,享受温馨时光。每逢过年过节,儿子、媳妇、女儿、女婿和孙辈们都会回家团圆,一家人其乐融融。

  除了照顾老伴,李广胜也会时不时地去村里转转。“我是一名老党员,每一次支部开会我都会去,有时村里有什么要事要商量,都会喊我一声。”他坚定地说。

  周围邻居每每提到李广胜、浦玉卓夫妻俩总是交口称赞。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夫妻间患难与共的相知相守,传为十里八乡的佳话。每次听到别人的赞扬,李广胜总是说:“家和万事兴嘛!家人就是要风雨共担,不离不弃,互助互爱,一家子和和睦睦,才能越来越好。”

  久病床前见真情。数十年来无微不至的付出,李广胜用行动诠释了“丈夫”二字的深刻内涵,书写了最美好的爱情故事。

  合肥晚报-

  合新闻记者 何芳芳 通讯员 黄燕飞


来源:合肥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