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安民生社会 > 正文

从意外致残到助残先锋

时间:2025-09-18 11:18:59

因意外致残,胡永来更能设身处地理解残疾人就业困境。

如今,永来工贸里近半岗位员工都招募残疾人。

  在长丰(双凤)经济开发区,有一家叫做合肥永来工贸有限公司的企业,虽然规模并不出众,但却因公司总经理胡永来多年来坚持招募残疾员工,提供适配岗位、暖心关怀与稳定收入而充满了温情。如今,公司里近半员工都是残疾人,这里成为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人生舞台”。

  意外导致残疾后更能理解残疾人处境

  胡永来出生于1961年,年轻时是个敢想敢干的棒小伙。1995年,他创立合肥永来太阳能热水厂,生意红红火火,人生与事业本应顺着这股势头稳步向前,可2000年的一场意外,却让一切按下了转折键。

  “当时因为一场意外,一条腿受了伤,最后造成三级肢体残疾。”胡永来回忆道。那场意外后,他先在医院住了三个多月,回家后又在病床上躺了一年多,才终于能下地行走。二十多年过去,痛苦的记忆已渐渐模糊,但康复岁月里的温暖却始终清晰——妹妹和朋友们主动帮他照料生意,让企业得以平稳延续,也为他守住了重返岗位的希望。

  重新回到工作中,胡永来没有因身体残疾灰心。“以前在厂里主抓生产技术和销售,受伤后生产上帮不上太多忙,就把更多精力转向了销售推广。”他靠着打电话做推广、亲自接待客户,一步步找回了人生的节奏,也让企业在困境中稳住了脚步。

  其实,从创业之初,胡永来就动过招募残疾员工的念头,最初只是出于一份同情。可当自己从健全人变成残疾人,他才真正感同身受地体会到残疾人的不易,意识到找一份合适的工作、有尊严地独立生活,对残疾人有多难。这份理解,让他的助残之心变得更加坚定。

  “早在1997年,厂里就雇佣了几名残疾人。”胡永来介绍,2003年他把工厂迁到长丰(双凤)经济开发区,后来将企业改名为永来工贸,“就算搬了新址,之前的残疾员工我们也一个没落下。后来公司规模扩大、业务增多,我就想着要招更多残疾员工,给他们多些机会。”

  近半岗位招募残疾人 提供更多可能

  2017年,在长丰县的支持下,胡永来响应市、县残联号召,专门对企业场地进行改造、采购适配设备,成为双凤经开区唯一挂牌的“合肥市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安置残疾人就业人数一下子升到了两位数。

  “我们通过双凤的残疾人服务就业窗口,了解到他们的就业需求,刚好岗位也合适,就达成了雇佣。”如今,公司30多名员工里,有15名是残疾人,他们的岗位不局限于体力劳动,还覆盖了生产、销售、行政等多个领域,每个人都能在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才干。

  听力残疾的何林忠,在公司已经工作二十多年,眼看就要到退休年纪。刚被安排到产线时,生产组长还不太理解,可如今他早已成了产线上的技术骨干;先天残疾的甄赵娜,是会计专业本科毕业生,现在负责公司财务相关工作,她格外珍惜这份工作:“能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做有意义的事,特别好。”

  对这些陪伴公司成长的残疾员工,胡永来的关怀藏在每一个细节里。楼道墙壁上装着牢固的安全扶手,公司还专门设了活动中心,里面不仅有医疗室,还配了健身器材和助残设施。“活动中心使用频率很高,员工们工作累了就来这儿休息,没事也会运动一下,大家都很喜欢。”在待遇上,胡永来更是没让残疾员工受一点委屈。“长丰县最低工资标准不到2000元,但我们残疾员工的月平均工资能有3000元,有的人到手能有4000到5000元。”他说,工资从来都是按时发放,从没有拖延过;除了工资,公司还帮残疾员工申请廉租房,连相关费用都一并承担了,就想让他们能安稳生活。

  开拓农业新业务 开发更多残疾人岗位

  多年来坚持扶残助残,胡永来收获了不少荣誉:2019年获合肥市“助残先进个人”,2021年获“全省扶残助残先进个人”,2023年还当选“长丰好人”。可面对这些荣誉,他看得很淡:“我只是做了些力所能及的事,回报社会而已。只要看到残疾工友们能开开心心上班、有钱赚,把自己的人生经营得越来越幸福,我就特别满足了。”

  如今,胡永来又有了新计划——向农业领域拓展。“我们建了一个生产蘑菇的智能仓,想在智慧农业领域探索一下。”他说,智慧农业的工作环境更稳定,未来从育苗、种植到采摘,每个环节都能开发适合残疾人的岗位,“我想让更多残疾人有机会发光发热,活出自己的价值。”

  合肥晚报-合新闻记者 朱汗翔


来源:合肥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