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身体允许,就会一直做下去
“合肥好人”樊燕仓24年的爱心坚守
樊燕仓的爱心小店不仅是食客解决三餐的地方,更成了社区温暖的象征。
在合肥双岗老街的烟火深处,“樊燕仓爱心小吃”的招牌或许并不起眼,但店门前层层叠叠的爱心告示,却让它成了这条街上最温暖的坐标。从2001年支起第一个红棚子起,店主樊燕仓的爱心承诺已坚守了24年。如今,他将这份承诺再次“升级”——80岁以上老人就餐半价,90岁以上老人免费。
从受助到助人,一颗感恩的种子生根发芽
“来啦啊,还是老规矩?”“嗯,一碗蛋炒饭!鸡蛋多放一个!”“好嘞——马上好!”
9月23日上午10时许,快递员杜建中刚送完件,熟门熟路地踏进店门。这份默契,源于樊燕仓对户外工作者的关怀——凭折扣就能吃上一顿实惠的饭菜。
这份坚持了24年的善意,始于一段温暖的往事。
1987年,年仅25岁的樊燕仓带着家人从舒城来合肥谋生,处境窘迫。双岗菜市场的刘大妈不仅给他活干,还提供了住处。这双及时的援手,在他心中深埋下感恩的种子。“我尝过困难的滋味,知道一碗热饭的意义。”樊燕仓表示。
2001年,当他在双岗老街支起“红棚子”排档时,第一件事就是挂出“朋友,遇到困难可免费吃一碗小吃”的牌子。
从此,这份承诺成为他小店最独特的“招牌”。
24年光阴,当初的流动摊点变成了如今的固定门面,“爱心排档”也升级为“爱心小吃”,但樊燕仓的公益热情从未间断,反而不断“升级”。
爱心“花样”翻新,不变的是一诺千金
走进小店,最先闯入视线的不是菜单,而是满墙锦旗,每一面锦旗,都承载着一个关于温暖与救赎的故事。而店门前更为醒目的位置挂着一张张公益提醒牌,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些牌子,有些年数了。”樊燕仓表示。从最初的免费餐,到后来的户外工作者、残疾人八折优惠,再到免费热水和歇脚服务,他的爱心项目不断“扩容”。
就在日前,为了让周边高龄老人也能获得帮助,樊燕仓又与家人商量推出了新的“公益套餐”:80岁以上老人半价,90岁以上老人免费。
有人问他,小本经营为何总要“让利”?对此,樊燕仓的回答朴实而坚定:“我现在生活好了,负担不重。少赚一点没关系,能帮一个是一个!”
24年来,他已记不清送出了多少份免费餐,但让每个遇到难处的人感受到“心不慌、胃不凉”的踏实,是他最大的满足。
从店内到店外,善行涟漪影响一方
多年来,樊燕仓为辖区内的残障人士、孤寡老人免费提供餐食。如今,小店不仅是食客解决三餐的地方,更成了社区温暖的象征。
这样的支持和认可让他更加坚定了守护善意的决心:“只要身体允许,我就会一直做下去。”
在双岗,谁家有了难处,第一个想到的往往是他。他的善举也感染着周围人,每周六,他都会穿上志愿者马甲,参与到社区的城市精细化管理活动中。
每当用餐时分,食客们慕名而来,惦念的不仅是一碗鲜香醇厚的牛肉面,更是这份历久弥新的情怀……
合报合爱同行融媒体工作室
合肥晚报-合新闻记者 王峰/文 见习记者 田星星/摄
来源:合肥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