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子俩的日常训练场景。
俯卧撑、引体向上、单杠交替抓握前移……当这些动作被一个四岁孩子做出来时,引起旁观者一阵惊叹。在过去的大半年里,家住合肥的退役军人刘瑞通过亲身示范,带领儿子刘嘉琦完成了数百个训练动作。刘瑞表示,“少年强则国强,希望儿子还有更多的小朋友多重视体育锻炼,提升身体素质,为健康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孩子对运动有兴趣
“今天是我们一起锻炼的第几天?”“131天!”“又是优秀自律的一天!”“出发!”10月12日,随着简短对话结束,刘瑞与四岁的儿子刘嘉琦再次开启了他们的日常锻炼模式。
视频中,刘瑞分别完成举小哑铃、上坡冲刺、俯卧屈腿训练。而刘嘉琦也紧跟着顺利完成这些动作。之后,父子俩对着镜头分别展示着自己全身的肌肉。
视频评论区,网友纷纷点赞,“小朋友太棒了”“优秀的爸爸带着优秀的儿子”……
今年7月1日,刘瑞在短视频平台发布带儿子锻炼的第一条视频。此前,他们已经锻炼了60天。
视频中,身材略显瘦弱的刘嘉琦在刘瑞的保护下,已经可以完成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等训练动作。
谈起事情的起因,刘瑞表示,自己从部队退役后,一直保持锻炼健身的习惯。儿子看着刘瑞身上的肌肉,羡慕地问,“爸爸,我什么时候能像你一样,浑身有劲儿?”
“你也可以的,将来一定比爸爸还厉害。”刘瑞总这样鼓励他,不过那时候刘嘉琦还小,刘瑞没带他参加训练。
直到今年3月份,刘瑞在短视频平台上偶然看到一个视频,视频中一些国外的小孩正在进行高强度训练,这让他感到好奇,“孩子跟我家孩子差不多大,运动量那么大能行吗?”
刘瑞咨询了体育专家和医生,“医生说只要不进行负重训练,做一些基础的动作,是没有问题的”。
当刘瑞问儿子要不要跟爸爸一起去训练时,小嘉琦雀跃着说,“我早就想跟你一起了!”
在刘瑞看来,儿子有这样的想法并不奇怪。他从小就喜欢在小区里的树上爬上爬下。自己看体育频道时,儿子也看得津津有味,“可能有好动的基因吧,他对运动挺感兴趣的”。
儿子比预想的更厉害
一个星期练四天,每天做四个动作,时间控制在30分钟。简单制订计划后,刘瑞便带着儿子动起来。
下午接儿子放学后,父子俩就来到小区附近公园的广场上。刚开始,刘瑞让儿子从最简单的动作做起,下蹲、开合跳、平躺抬腿。为了激励儿子,刘瑞大声喊起了口号:“少年强则国强”“没有小孩天天哭,没有努力天天输”。可能是受口号的影响,训练之后,刘嘉琦很少有掉眼泪的行为。
更让刘瑞感到开心的是,儿子的饭量变大了,“以前一口饭都能在嘴里嚼一分钟,现在几下就扒完一碗饭”。此外,儿子说话的声音明显变大。
“精气神不一样了,除了身体变结实外,他讲话做事都有一股劲儿了。”刘瑞说,有一次,他让刘嘉琦做比较简单的跪姿俯卧撑,谁料被儿子拒绝了,“爸爸,我跟你一样做标准俯卧撑吧”。
说完,刘嘉琦就趴在地上,一口气做了八个俯卧撑,这让刘瑞感到意外,“这是力量增长的表现”。
随着长期训练,刘嘉琦的标准俯卧撑能做到25个,他也有了自己想要的腹肌。有一天,他对刘瑞说,“爸爸,别人要是问你,我现在有几块腹肌了,你就说我有十块腹肌了。”
“他现在有六块腹肌,但我帮他夸张一下也无妨。”刘瑞笑着答应,他愿意满足儿子这个无伤大雅的小小虚荣心。
父子训练被更多人关注,在小区里,大家看到刘嘉琦时都会喊“小肌肉男来了”。有些家长看到他在单双杠上训练,就趁机教育自家孩子,“你看小哥哥多厉害,身体多棒”“宝宝回家也要多吃饭多锻炼,才能跟小哥哥一样”。
刘瑞说,儿子听到别人夸赞时,特别开心骄傲。
要科学锻炼适度运动
不少人知道刘瑞带着儿子训练后,都找上门来,请他也带上自家小孩一起训练。
“我理解家长的心情,大家都想孩子身体健康,但不能盲目锻炼。”刘瑞表示,每个孩子的身体素质不同,同一套训练方法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
有人点赞也有人质疑。尤其是刘瑞将训练视频发到网上后,有一部分网友对此表示担忧,认为这么小的孩子不能进行如此强度的训练。
“我的小孩我肯定最心疼,超出范围的训练我绝不会让他做。”刘瑞表示,自从训练以来,儿子没有受过一次伤,也没有叫疼叫苦。有时候下雨天,儿子还会主动提醒他,要找个室内训练。
其实刘瑞心里有底,他的老婆和大女儿,在自己的训练下,两个月期间都减了30多斤。“我是专业的。”
他认为,尽管当前大众的运动意识普遍提升,但仍有部分家长对孩子存在过度保护的心态,“看到孩子在外面玩得满身大汗,就认为孩子吃苦受累了,实际上这种担忧并无必要”。
这段时间,刘嘉琦又长高了,胳膊上隐隐有肌肉隆起,刘瑞计划天气凉了后就带他去跑步,他还坚持发布训练视频,他想传递一个观念,“希望所有孩子都能参与体育训练,尤其是男孩。运动能增强抗压能力,减少抑郁风险,帮助孩子学会面对挫折。通过锻炼培养坚韧品格,让他们未来更有信心克服困难”。
合肥晚报-合新闻见习记者 施院生
来源:合肥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