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冒充现制菜品、扫码点餐强制绑定企业微信、外卖商家无实体店经营……市民遇到这些问题怎样维权?群众这些“舌尖上的权益” 如何守护?10月25日,安徽省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保护专业委员会联合蚌埠市律协共同举办“法治保障下餐饮业风险防范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研讨会,律协、消保委专家齐聚一堂,为餐饮消费维权难题支招。
近期,罗永浩与西贝餐饮的“预制菜”争论,让预制菜消费知情权问题再度引发热议。省消保委秘书长周玉战在研讨会上表示,消费者对预制菜的品质、来源、制作工艺等方面的疑虑,值得餐饮企业及行业监管部门高度重视。商家在提供预制菜产品时,不仅要严格落实消费者的知情权与选择权,还需建立健全预制菜采购、储存、复热等全流程管理机制,推动行业标准完善,从源头保障食品安全,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省律协消费者权益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方爱国表示,消费者遭遇预制菜冒充现制等侵权情况时,应第一时间保留消费凭证、菜单宣传页、菜品照片或是录制现场工作人员承认使用预制菜的视频、录音等证据,要求商家退一赔三(不足500元按500元赔);若消费者因预制菜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而受到损害的,还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向商家进行索赔,并可向相关管理部门举报查处该违法行为,以及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此次研讨会还针对扫码点餐强制授权、外卖商家资质审核、预付式消费退款难等餐饮消费领域常见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记者 张剑)
来源:安徽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