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徽要闻 > 正文

给台风做“CT” 安徽气象部门如何应对“竹节草”?

时间:2025-08-02 09:30:59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7月31日20时,今年第八号台风“竹节草”从马鞍山市进入安徽,成为了今年首个进入安徽的台风。台风给途经地区带来狂风暴雨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安徽多地旱情,“抗旱”和“防台”并举,成为了气象、农业等多个部门当下的重点工作。

  面对台风侵袭,作为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气象部门是如何应对的,有哪些有效手段来观测和预报台风相关信息,又如何在防灾减灾中发挥作用。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省气象部门的相关专家。

  新技术运用让台风不再“难捉”

  8月1日上午9时,记者来到安徽省气象台,省防汛抗旱指挥办公室的电视会议正在进行,“9点半还有一个全省气象部门的会议。”当天值班的安徽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朱佳宁告诉记者。

  在电子大屏上,各种雷达云图,降水量示意图不断变化,“台风‘竹节草’31日晚上进入了马鞍山市,铜陵、芜湖、池州等沿江地区出现了强降水和大风天气,有观测站点观测到的降水量超过了300毫米,雨势很大。”朱佳宁介绍说。

  据介绍,台风多发生在夏秋季节,虽然安徽并不是沿海地区,但也会受到台风的影响。台风会挟带着狂风暴雨而来,对途经地区的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但是台风也会缓解我省7月份以来的持续高温天气,丰沛的降水也会遏制当前旱情的进一步发展。

  台风的观测与预报无疑是公众最关心的话题,“台风在海面上生成,海上观测点稀少、海气能量交换复杂,高空的引导气流会随着天气系统的变化忽然偏转,导致数值模式难以准确描绘台风的行进方向;台风登陆后,地面摩擦骤增、山地抬升与水汽供应骤减,会快速削弱或重塑台风结构,让强度和路径的预报更加棘手。”朱佳宁说。

  随着近年来我省气象设备不断升级完善,对台风的观测与预报也有了长足进步。安徽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高级工程师张广元介绍,我省持续加快气象观测站网建设和技术升级,目前已建成52部天气雷达,覆盖全省。探测时次由6分钟提升至3分钟,空间分辨率由250 米提升至75米,新升级的偏振技术,不但能“看到”天空有多少“降水”,还可以“看清”粒子的大小、形态。此外,新增7套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系统,让风、云、温湿、气溶胶等观测由平面升级为“立体”。“就像医院给病人做CT一样,我们也可以给台风做一个精细化的扫描。”

  气象预警为百姓生活“护航”

  当前大数据与AI模型的应用也给气象预报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安徽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朱佳宁介绍,“风清”模型在延长有效预报时效、提升台风路径和极端天气预报精度、改进中短期降水预报能力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突破,为我省气象预报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显著支撑。

  观测与预报能力的提升,成为我省防汛减灾工作坚强后盾,为百姓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

  马鞍山和县是我省的蔬菜大县,也是台风“竹节草”进入安徽的“前沿阵地”。和县蔬菜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张金龙告诉记者,早在7月28日,当地就已经给蔬菜种植户下发了《关于做好台风“竹节草”防御工作的建议》,提醒农户加固棚体,确保安全生产和清沟沥水,防止涝害发生。

  蚌埠怀远县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严防旱涝急转。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范中耀介绍,该局会同气象部门持续监测和关注台风路径和雨情信息,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同时深入一线、下沉服务做好防台指导,引导种养殖户进行设施农业、畜禽棚舍的加固,以及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加强各类应急物资保障,及时协调确保化肥、农药等农业物资的有效供应,规范农资市场秩序。

  据数据统计,省防指于31日12时对合肥等8市启动防汛防台风四级应急响应,省气象局于31日17时将台风Ⅳ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合肥、滁州、芜湖、池州、铜陵、安庆等6市气象局也相继提升至台风Ⅲ级应急响应。从7月31-8月1日,省市县三级气象部门发布暴雨、强对流、台风等预警信号106条,累计发送12379责任人短信14.5万人次。开展暴雨橙色预警叫应服务2次,闪信强制触达83人次。根据气象预警,宣城紧急转移465户1065人。

  “抗旱”与“防台”的双线作战

  虽然台风“竹节草”给安徽带来了大量降水,有效地缓解了旱情,但皖北多地仍然“喊渴”。

  据统计,7月以来(7月1日-8月1日08时,下同)全省平均降水量78毫米,较常年同期(217.8毫米)偏少64%,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淮北、亳州、淮南、宿州、阜阳和蚌埠市面上平均降水量均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受台风降水影响,截至8月1日08时,沿淮淮北和江淮之间东部由18个县(市)重特旱降为12个,沿淮及江淮之间东部(怀远、凤台、滁州、天长、阜阳等)由重旱缓解至中旱。

  朱佳宁表示,从目前气象数据来看,台风“竹节草”带来的降水范围广、小时雨强总体不强,整体上有利于安徽旱情的缓和,但对于安徽西北部旱情较重地区缓解有限。由于其在安徽境内滞留时间长,后续还需密切关注残留云系产生的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重点防范局地强降水造成的山洪、地质灾害和城乡积涝等次生灾害,需加强中小河流、中小水库的巡查,加强灾害隐患点的风险排查。

  由于“竹节草”继续在安徽境内徘徊少动,预计1日夜间到2日白天,安徽江北东部和江南大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其中沿江江南东部部分地区暴雨,局部大暴雨。预计2日后,残余涡旋继续向东北方向移动并移出安徽,对安徽的影响基本趋于结束。

  (记者 苏艺)


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