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要求转变城市发展理念,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合肥近年来探索以TOD模式推动城市开发建设,正是以人为本理念的生动实践。
什么是TOD?TOD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以轨道等公共交通站点为中心,以400米至800米为半径,将出行、居住、工作、购物、休闲、娱乐、教育等功能集中于一体,形成高效、集约、舒适、绿色的城市空间。
当前合肥房地产市场已进入动能转换阶段,传统开发模式亟待升级,TOD模式恰逢其时——它以公共交通为核心整合城市资源,提升出行体验,同时又能以城市开发建设反哺轨道建设运营,减轻后者的成本压力。双重目标的平衡,是对城市规划者、建设者能力的重要考验,其中蕴藏着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答案。
城建新引擎
7月25日9时,位于合肥市蜀山区五里墩街道的青阳路TOD项目正式进入地基施工阶段。
今年5月,由合肥市轨道交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合肥蜀山科技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合肥科迪科创服务有限公司成功竞得该地块,致力于打造“轨道+产业+生活”的复合型科创社区。
就在前不久,由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的姚公庙TOD项目开盘不到30分钟,去化率达到95%。
“去年,我们拿下合肥原红四方地块,备受关注。该地块是合肥天鹅湖片区的稀缺资源,未来将实施‘以河兴城’连体式开发,引入国际顶尖设计及商业运营团队,为天鹅湖片区注入新活力,推动区域更新与发展。”合肥市轨道交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丁颂洁表示。
数据显示,2024年,合肥全市共推出了75宗住宅用地,总面积约4785亩。其中,合肥轨道以131.6亿元成功竞得了近707亩的9宗住宅用地,居于房企拿地金额榜的首位。
2016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机制创新研讨会,提出要统筹协调轨道交通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发挥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支持TOD模式,打造站城融合综合体,鼓励轨道交通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
合肥的轨道交通建设起步于2007年。2016年12月26日,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一、二期工程正式开通运营,合肥迈入轨道交通时代。目前,合肥地铁运营里程已增加至近232公里,发送客流超过20亿人次,逐渐构建起一个四通八达的地铁网络。
轨道交通建设运营耗资巨大,而TOD模式不仅能反哺轨道建设,更能提升城市空间利用效率。2022年,合肥TOD项目正式起步。
“TOD模式在合肥城市建设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教授吴义东认为,相关项目的迅速开工与楼盘的热销,显示城市建设发展的新动向——轨道交通正以TOD的方式加速推动合肥城市建设。
截至目前,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已累计开发天鹅湖TOD、姚公庙TOD、青龙岗TOD、方兴湖TOD等11个TOD项目,其中首个TOD项目——东至路TOD两开两罄,市场反响热烈。
一体化规划
TOD并非新概念,其内涵随时代发展不断演进。
层高3.3米、全屋智能化场景……日前,记者走进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姚公庙TOD项目开盘现场,置业顾问正忙着向客户介绍项目的规划布局、户型特点等情况。“这个项目的商业和生活配套设施完善,能满足居民工作和生活需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历经百余年发展历程,TOD模式已经迭代升级多个版本。从最初兴起时车站设置最基本的生活配套商业1.0版,到规划修建地铁时同时建造商业场所的“站城模式”2.0版,再到TOD商业综合体开发融入住宅、购物中心和公园的“站城一体化模式”3.0版,再到升级为提供精神消费新型空间的4.0版,模式的进阶不断满足城市发展和市民日益增长的需求。
“当前我们在建的TOD项目采用‘站、产、城、园、居一体化’的5.0规划设计理念。”丁颂洁解释,“这相当于一个功能完备的微型城市,内部商业、教育等配套齐全。”
一体化规划建设有效解决了地面交通接驳难题,居民借助便捷交通通达各处,生活便利性与幸福感显著提升。
据了解,合肥TOD项目主要由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承接,围绕轨道交通站点进行土地储备与开发,着力打造“轨道+物业”综合开发模式。
以方兴湖TOD项目为例,该项目汇聚多条地铁线路,构建高效立体交通网络,全方位激活区域潜力。周边“两湖两河六园”形成生态闭环,河湖景观与生态公园交相辉映,为居民营造生态宜居、功能完善的高品质生活环境。
同时,合肥轨道通过方兴湖TOD实施连片开发,重点补齐省府板块商业、教育等配套短板,推动该区域从单一行政功能区向集行政、商业、居住、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核心区转型。
“我们积极向上海、深圳等城市学习先进的TOD开发理念。”丁颂洁表示,未来将聚焦TOD空间运营和资源经营,实现轨道客流与物业开发互促共进,并积极探索“轨道+”新赛道与“TOD+”新模式。
让老城焕新
随着城市建设重心从增量开发转向存量优化,“TOD+城市更新”成为城市发展的新着力点。
近年来,合肥市全面部署启动城市更新工作,聚焦“一镇三片+N点”,着力打造更新“样板间”。作为重点部署的“三片”之一,包河区卫岗王卫片区已纳入合肥市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区域。
“我们正探索将‘轨道TOD综合开发’与片区改造相结合,助推城市空间形态和功能结构优化升级。”合肥市包河区住建局房管中心主任祝星星表示。
包河区卫岗王卫片区城市更新TOD工程项目,不仅是住建部全国首批城市更新推广项目,也是合肥市首个“TOD+城市更新”项目。建成后将依托合肥轨道交通在建的6号线、8号线徽州大道换乘站,打造一座TOD引领的现代、科技、绿色智慧新城。
“该片区不仅拥有双地铁线优势,周边还汇聚漫乐城、罍街等丰富商业资源,以及合肥四十八中学、卫岗小学、省儿童医院、罍街公园、望湖公园、淝河生态公园等教育、医疗、生态资源。”包河区同安街道城市建设办公室主任陈幼银介绍,完善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将让这片老城区焕发新生机。
“项目于2023年12月开工,由9栋住宅、1栋商业办公楼、下沉广场及相关配套构成,共分三个区域。目前项目B区已全面封顶,标志着主体结构目标达成。”项目中标单位中铁四局集团相关负责人刘创辉介绍。
“TOD项目与时俱进的关键,在于通过建设方案、运营技术、社区治理的创新,赋予城市空间生命力,实现产城融合及各类业态和谐共生。”吴义东教授说。他建议,在建设端,融入“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理念,规划阶段构建TOD项目数字孪生体系,实现智慧化设计,并应用绿色低碳技术;在治理端,构建政府、开发商、公众等多方协同治理模式。
未来,随着更多TOD项目的建成与完善,合肥“轨道上的城市”愿景将逐步照进现实,为市民带来更便捷、舒适、美好的生活体验。(记者 张彩莉 丰静)
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