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徽要闻 > 正文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安徽往前赶】打造承接产业转移“桥头堡”

时间:2025-08-11 00:06:39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8月在安徽考察时强调,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深入推进重点领域一体化建设,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滁州市紧紧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这个最大机遇、最大势能、最大红利,深度融入长三角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在全省率先实现与沪苏浙城市、城区、园区合作全覆盖,省际合作园区数量和体量均居全省第一。

  今年上半年,滁州市以各地产业园区为主阵地,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92个,其中10亿元以上12个。围绕“8+3”新兴产业链,完成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新开工143个、新竣工97个、新投产87个、新达产30个。

  “咱们的雨刮器总成占了全国市场近30%,座椅电机拿下全球25%的份额。”日前,在中新苏滁高新区安徽胜华波汽车电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全国劳动模范张伟兴指着车间里忙碌的机械臂,自豪地说。

  作为从建厂初期就扎根企业的“元老”,张伟兴见证并参与了企业与园区十年携手共进的每一步。“反映问题不过夜”,这是滁州给张伟兴留下的第一印象。政策兑现不拖延、奖补到位不打折、政府帮扶暖企心,正因为这份安心与舒心,胜华波在十年间投资不断加码:一期项目夯实基础,二期项目扩大产能,三期项目聚焦研发,今年占地100亩的第四期项目扩建工作已全面展开。

  漫步中新苏滁高新区,一栋栋厂房、楼宇鳞次栉比,运送货物的车辆川流不息,清流河碧波潋滟,沿岸景观带和特色绿道交相辉映,处处是风景。

  中新苏滁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张瑞介绍,作为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江苏和安徽两省、苏州和滁州两市合作共建,以及苏州工业园区走出江苏省实行市场化合作共建的首个园区,中新苏滁高新区从诞生起就肩负着特殊使命。

  “我们在招商上注重高端化、国际化。”张瑞点明了园区的产业定位。数据显示:园区的300多家工业企业,有8家世界500强、44家上市公司、近60家外企、153家规上企业,70%的投资额、80%的项目来自沪苏浙地区。汽车零部件、光储新能源、医疗健康等特色产业集群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扎根,使园区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桥头堡”、创新要素集聚的“强磁场”。

  上半年,中新苏滁高新区新签约工业项目24个,完成全年任务的80%,协议总投资50.2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3个,总投资86亿元;新投产亿元项目11个,总投资23.8亿元。

  在产业加速集聚背后,是中新苏滁高新区优越的营商环境。“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张瑞告诉记者,在“软环境”上,园区创新推行“一页纸项目管理”模式,从签约到达产全程跟踪,土地、规划、建设同步审批实现“拿地即开工”;在“硬环境”上,优质蓝白领公寓、邻里中心、学校、景观公园、文体中心等配套设施陆续建成,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的美好景象日渐清晰,让中新苏滁高新区从“产业园区”升级为“现代化产城融合新城”。

  上半年,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增势强劲: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4%、1.5%、18.2%、124.6%。

  今年以来,滁州加快中新苏滁高新区扩展区建设,积极引育高端项目、外资品牌、专精特新企业,打造省际产业合作样板园区,以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牵引,借东风、搭平台、促合作,力争形成更多战略融合发展成果。(记者 李邦军 罗宝)


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