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徽要闻 > 正文

“共同成长计划”2.0版带来了什么?

时间:2025-08-11 10:49:54

  今年上半年,兴业银行芜湖分行与芜湖予秦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签约了全省首笔股贷互换模式“共同成长计划”。

  我省在全国首创的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共同成长计划”,如今迎来系统性升级。

  在金融行业分业经营大框架下,股贷分立几乎是一道天然的鸿沟。但是,要发展科技金融,真正让银行信贷助力中小微科创企业成长,必须解决这一难题。

  我省首创的“共同成长计划”,其意义即在于此。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金融研究处处长李俊介绍,这次“系统升级”,旨在通过深入推进的“共同成长计划+”专项行动,加速形成“金融支持科技、科技助推产业、产业反哺金融、金融惠及人才”的深度融合、良性循环生态链。

  “共同成长计划”2.0版本,也正为信贷、股权、债券、保险、担保等多种金融业态搭建共享合作平台,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了多元化、接力式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股贷互换

  为解决初创期科技型企业融资难和科创信贷收益风险不匹配的主要矛盾,两年前,安徽在全国首创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共同成长计划”这一全新模式。

  该模式鼓励银企双方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通过签署“贷款协议+中长期战略合作协议”,深入开展中长期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战略合作,为初创期、成长期科创企业提供成本更低、期限更长、额度更高的融资支持和一揽子金融服务,为银行提供优先认股权、结算服务、债券承销等远期权益选择。

  但这一模式落地实施后,部分银行就反映,由于认股权收益入账难,这在现实运营中就会给银行的市场化经营模式、激励制度等方面造成困扰。

  难题何解?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创新推出“共同成长计划”再成长企业认股权收益跨市场互换模式,推动认股权收益转化为银行传统业务收益入账,进而真正实现科技信贷风险收益平衡。

  “我们与芜湖市一家科技型企业签订‘共同成长计划’战略合作补充协议,约定由兴业银行指定的第三方认购企业股权,当达到一定触发条件时,银行通过提供传统金融服务资产包的方式将未来股权收益转化为银企双方中长期合作的综合收益,实现互利共赢。”兴业银行芜湖分行有关负责人介绍。

  李俊告诉记者,在该模式下,银行与科技企业签订含有认股权等金融服务优先权的“共同成长计划”中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当达到一定触发条件时,银行不再对认股权行权,而是通过企业资金存款、贷款、银行承兑汇票等方式带来收益,该部分收益与认股权行权的收益相当,进而实现收益互换,将认股权的远期收益“当期化”。

  “与传统的认股权变现路径相比,该模式具有收益实现更加便捷、模式推广更加容易、业务操作更加便利、员工激励更加有效等优点。”李俊说。

  目前,这一创新模式,已在省内多地、多家金融机构落地推广。

  “去年底,我们了解到合肥市一家科技型企业计划收购外部投资人持有的老股进行核心团队股权激励,我们第一时间为其设计‘共同成长计划+员工股权激励’合作方案。”中信银行合肥分行有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中信银行合肥分行为该企业提供员工股权激励融资,在其完成融资后,签订了认股权价值互换协议。经过反复论证,于今年3月为该企业股权激励持股平台放款1000万元,帮助该企业顺利完成本轮股权激励。5月,中信银行合肥分行与该企业签订为期3年的“共同成长计划”认股选择权合作协议,协议约定中信银行合肥分行享有优先制定投资者,以人民币300万元认购该企业4%的股权选择权。

  为提高双方合作的深度,合作期间,该企业优先在中信银行合肥分行进行融资、开立募集资金专户、办理结算、代发工资,可作为股权选择权替代方案。经测算,转换后的业务合作收益与认股权相当,并绑定与科技企业的长期深度合作。

  深度融合

  近日,走进安徽益佳通电池有限公司新落成的智能车间里,只见机械臂精准抓取锂电池模组,AGV运输车穿梭如织。

  “我们与银行正在‘共同成长’。”该公司财务总监介绍,“与交通银行安徽省分行签订了‘共同成长计划’中长期战略合作协议。这份协议创新设计了‘阶梯式’利率定价机制——在合作期间执行‘前低后高’的远期共赢贷款利率定价;同时,引入‘贷款+直投’新模式,在考虑企业真实需求和未来成长性的基础上,交行推荐具有投资功能的交银集团子公司或第三方投资机构以其自有资金或募集资金按照协议约定的条件对我们进行股权投资,与企业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交通银行安徽省分行有关负责人介绍,安徽益佳通电池有限公司是当地新能源电池制造业的头部企业,其发展壮大离不开上下游小微企业的支持。“为更好地支持企业发展,前不久,我们以益佳通获批的授信额度为支点,通过供应链交易数据,为其上游13家小微企业发放2200万元信用贷款。”该负责人说。

  眼下,“共同成长计划”2.0版本正在加速推进资金链与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

  “我们推动实施‘共同成长计划+业态融合共生’行动。”李俊介绍,这一行动,围绕新能源汽车、半导体、集成电路等安徽省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量子科技、空天信息、通用智能等“7+N”未来产业,构建贯穿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科技金融服务谱系,目前已经形成初创期“信用贷”、成长期“接力贷”、成熟期“并购贷”等200多款金融产品。

  同时,“共同成长计划”聚焦强化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战略科技力量的金融服务保障,对于更长周期的科技创新基础研究项目,指导开发性金融机构设立科技创新和基础研究专项贷款,创新“财政资金+开发性金融+专业化公司”融资模式,支持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建设。

  在推动资金链与人才链深度融合方面,“共同成长计划”将科技金融延伸到个人贷款、私人银行、财富管理等对私业务。创新“选择权贷款”“银投联贷”等产品,探索通过未来收益权、员工持股、股权回购等方式,促进科技人才分享共同成长收益。成立“科创企业家加油站”“科创企业家俱乐部”,强化金融对科创企业及科创企业家、科研人员个人的联动服务,为科创企业家、科研人员提供定制化、专属金融服务,巩固金融与企业、人才之间的稳定合作关系。

  扩面提质

  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全省107家金融机构加入“共同成长计划”,签约企业超1.4万户,贷款余额超2000亿元。

  越来越多的科技型企业与银行共同成长的背后,离不开政策保障。

  “我们制定科创金融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方案,建立健全科技金融政策框架。同时,抢抓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机遇,撬动相关领域的贷款投放金额位居全国前列。此外,还配套设立80亿元的‘皖美伴飞’共同成长计划专项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定向提供低成本央行金支持。将‘共同成长计划’签约企业纳入省级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引导资金池优先支持对象,”李俊表示。

  据介绍,“共同成长计划+”扩面提质专项行动的一个重要安排就是,推广“共同成长计划”再成长企业认股权收益跨市场互换模式。同时,争取在认股权贷款、并购贷款、大科学装置及研发贷款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实现“共同成长计划”再成长,着力增强“股贷债保担”联动的科技金融服务支撑体系,为科技型企业建立多元化整体融资方案,提升全生命周期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近年来,多部门相继出台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文件,鼓励金融机构“为各类创新主体的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为科技金融绘制了清晰的“施工图”。

  落实政策要求、支持科技创新已经成为金融业的共识。

  “我们将继续发挥合肥市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牵引作用,鼓励和支持全省金融系统深化科创金融改革、加强金融政策和产品宣传推介,加强‘股贷债保担’联动,助力培育更多科创企业发展壮大。”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有关负责人说。(记者 何珂)


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