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徽要闻 > 正文

安徽省自然生态保护取得长足进展

时间:2025-08-12 10:26:25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之际,记者8月11日从省生态环境厅了解到,我省积极探索“两山”理念转化有效路径,扎实举措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深入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自然生态保护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成果丰硕。近年来,我省将示范创建作为践行“两山”理念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对生态环境优良的地区,优先支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对生态资源优势突出、“两山”转化成效显著的地区,优先支持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目前,全省已累计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0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2个,居全国前列;命名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46个。

  生物多样性保护稳步推进。截至目前,我省推进四个批次58个县域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在调查范围广度、深度、精度上实现历史性突破,发现名贵中药材黑柄炭角菌等一批安徽省新记录物种,首次记录到亚洲黑熊在安徽活动影像。建立基础物种数据库,实现海量调查数据“一键校验、高效归集”,累计录入调查数据8万余条。

  生态保护监管体系不断夯实。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安徽省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与林业行政执法协作暂行办法》,在全国率先将自然保护地纳入省级督察范围,率先开展湿地公园等专项督察。连续8年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并于2024年实现对全省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开展人类活动全覆盖遥感监测,同时对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内的378个问题点位进行整改。截至目前,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重点问题实现动态清零。

  生态状况评估应用逐步深入。我省已完成所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自评估,连续3年开展全省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自评估。组织开展滁州皇甫山、马鞍山石臼湖等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深入开展省域生态状况调查评估。在生态环境部的统一部署下,制定我省实施方案,开展第五次全省生态状况调查评估,围绕长江流域、巢湖生态湿地、大别山区等重点区域开展专项评估,为科学掌握全省生态本底变化,提升全省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水平提供数据支撑。(记者 罗晓宇 实习生 朱欣怡)


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