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8月28日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获悉,《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服务能力白皮书(2025年度)》正式发布。记者了解到,《白皮书》共梳理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相关创新单元(装置、机构、平台)可对外提供的科技服务341项。
2017年1月,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经过8年多的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取得明显进展,体系化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已经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创新高地、我省未来产业发展的技术策源地。
《白皮书》共梳理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相关创新单元(装置、机构、平台)一批可对外提供的科技服务,包括材料结构分析、气液成分分析、多模态多尺度脑成像、实验动物定制、药物筛选、存算一体信息技术服务、多语种智能语音服务、卫星数据处理、芯片封装与测试、精密加工制造等,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空天信息、未来网络、新材料、新能源等25个领域。同时,详细介绍了合肥同步辐射光源等7个大科学装置、能源研究院等6个高能级研究机构、合肥先进计算中心等18个平台的基本情况、实验条件建设情况和对外服务能力,还包括各创新单元的联系方式、机时申请说明等。
谈及为何要编制《白皮书》,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文峰介绍,一是展示科学中心各创新单元的科技服务能力,以应用为牵引,充分发挥科学中心各类平台的创新支撑作用,持续提升科学中心各类平台的实验条件和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其使用效益;二是搭建科学中心优质创新成果与我省产业之间的桥梁纽带,加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三是推动相关高校、企业与科学中心创新单位密切合作,促进各类创新资源的交流与联动,激发创新活力。
据悉,《白皮书》将通过省发展改革委网站、微信公众号以及安徽日报客户端等渠道同步发布,方便用户、机构获取。(记者 王弘毅)
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