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自设立以来,不断强化改革攻坚,探索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具有引领性、标志性的制度创新成果,有效提升了安徽对外开放能级,带动全省主要开放经济指标提级进位,实现历史性跨越。
本台记者:章政
我身后这满墙都是合肥城市云数据中心公司的发明专利,过去这只是一纸证书而已,而现在通过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改革创新,这些专利被赋予了金融价值,也就是说企业利用这些专利可以进行质押,获得融资贷款。
为破解轻资产的科创企业缺乏有效抵押物导致的融资难问题,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创新搭建易信贷平台,为企业和金融机构搭建合作桥梁,企业通过这一平台将发明专利的使用权许可给金融机构进行融资,金融机构则可以将发明专利当做“商品”推向交易市场买卖从而获取资金,这样一来,墙上的专利证书不再是“沉睡资产”,而是可流通的“专利支票”。
合肥城市云数据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董事 高学贵
把无形资产融资的功能和使用的功能分开,讲简单了就是,我虽然(质)押了以后,但是不影响我的无形资产的使用,甚至不影响对它的开发,平时你感觉不到我这个无形资产已经被质押了,在生产经营的时候可以很方便的去用它。
合肥城市云公司拥有34张发明专利证书,如今企业只利用其中4项核心专利质押,一个月的时间就获得了2300万资金活水,时间也比传统贷款缩短一半。今年以来,安徽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建设加快推进,各片区改革呈现多点突破之势。在芜湖,一场聚焦航运政务的改革正在释放效能。在长江(芜湖)航运要素大市场航运政务服务大厅内,新隆航运公司的李佳伟经理正在为新购入的隆运988号船舶办理所有人变更手续。过去办齐所有权登记、国籍证书等“六证”要跑多个部门,耗时半个月,现在依托“开航一件事”服务,他跑一次,两三天就能办妥。这大大缩短了船舶停运期,为企业带来可观收益。
安徽新隆航运有限公司业务部经理 李佳伟
平均船舶一天的运营可以给我们增加3到5千块钱的收入,半个月的话增加4到5万块钱的收入,开航一件事的开通,也是对我们企业发展的一个加速器。
这场高效便捷的变革源于安徽自贸试验区芜湖片区对108项涉航政府服务的系统性改革,改革后申请材料减少54%,办事环节压缩61%,群众满意度达100%。这项创新举措也入选商务部自贸试验区第五批“最佳实践案例”在全国层面复制推广。
芜湖市数据资源管理局政务服务科科长 王进方
把我们所有事项纳入到一个窗口进行综合的受理,打破了传统的业务壁垒,这样不仅降低了我们制度性交易成本,更是通过我们的集聚吸引了一批航运的龙头企业入驻。
依托自贸区制度创新,内陆城市“通江达海”也有新招。在蚌埠片区的蚌埠港,一家出口韩国的化工企业正在发货,过去企业要分别联系公路、铁路和海运公司,手续多、耗时长,现在蚌埠港把公铁河海运输都“打包”在一起,提供“一次委托、一单结算、一箱到底”的全套服务,企业只需对接一方,货物就能“门到门”直达,中途不用换箱子,所有订舱、提箱、报关、缴费等操作,一个平台即可完成。
蚌埠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林作张
实行一箱制、一单制模式后,我们的作业方式可以说更方便更省心了,国际海船公司在蚌埠港设置还箱点,前置外贸空箱到蚌埠港,工厂装箱计划随下随装,时间上特别灵活。而且我们所有出口单据 在蚌埠口岸就能完成,特别便捷高效,省钱又省时 。
改革实施后成效显著,目前蚌埠港的国际贸易交货时间平均缩短40%,物流成本降低20%以上。这一改革也入选2025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最佳实践案例。
蚌埠市商务和外事局市政府口岸办主任 张曼曼
自今年4月推行以来,累计为进出口企业节约物流成本超230万元,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打通了与长三角港口群的物流通道,更推动蚌埠实现了从内陆腹地向开放前沿的战略转型。
本着“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原则,安徽自贸试验区3个片区以及13个联动创新区在制度创新方面做了一系列探索,累计形成236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有47项为全国首创,13项在全国复制推广,以不到全省千分之一的面积,贡献了全省约25%进出口,三分之一的外商投资。
来源:安徽新闻联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