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徽要闻 > 正文

战士们守国门,咱守粮仓

时间:2025-09-04 10:13:06

  9月3日早上,徐淙祥早早地吃了早饭,时不时从口袋里拿出手机,热切地等待着阅兵仪式开始,心早已飞向千里之外的长安街。

  上午9时许,阅兵仪式正式开始。当一架架战机划过长空,72岁的徐淙祥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这位与土地打了50多年交道的种粮“老把式”,此刻眼中闪烁着光芒。

  1983年,徐淙祥成为一名乡农技员,后来担任乡镇农技站站长,“那时候就一个念头:一定要让乡亲们吃饱饭。”

  最令他难忘的是2003年的那场洪水。“水都漫过了小腿,我和全家老小在田埂上搭棚,用脸盆舀、水泵抽,三天三夜没合眼,就为了保住国家示范项目。”徐淙祥说,这种坚持与军人的坚守何其相似,“都是为了国家的需要,为了人民的期盼。”

  阅兵展示的现代化装备让徐淙祥感慨不已。“这让我们想起了农业的技术变革。”他说,从靠放大镜和笔记本记录数据,到如今无人机飞防、手机App实时监测土壤墒情;从当年小麦亩产不足200公斤,到今年最高820.5公斤——他见证了农业科技的飞速发展。

  “2022年,总书记在回信中勉励我‘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观看阅兵仪式后,徐淙祥更加理解了“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的深刻意义,粮食安全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阅兵仪式虽然只有一个多小时,却让这位老农技员感受到了国家发展的磅礴力量,从抗日烽火到丰收麦浪,从武器装备的革新到农业科技的进步,中国人正在用不同的方式守护着这片土地。

  “我会继续扎根田间,带动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徐淙祥坚定地说。


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