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徽要闻 > 正文

【榜样】耄耋老兵的红色传承之路——记休宁县东临溪镇汊口村村民姚华亮

时间:2025-09-07 08:00:24

  【人物名片】

  姚华亮,休宁县东临溪镇汊口村村民,曾获全国“最美拥军人物”、“中国好人”、安徽省关心下一代“十佳五老”等荣誉称号。

  【人物寄语】

  永葆军人本色,努力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

  “姚老,你反映的持优待证免费乘公交事宜解决了。今天起,全县所有公交线路面向持优待证人员免费。”9月1日,休宁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闫安来到86岁的姚华亮家中,当面反馈其所反映问题的落实情况。

  今年7月,姚华亮在走访退役军人时了解到,休宁县通往高铁站及市中心的部分公交线路未向持优待证人员免费,于是便将问题向相关部门作了反映。

  在闫安眼里,姚华亮的心里装的满是军人。“过年时,他给退役军人、现役军人家属等送去春联、年画;新兵入伍时,他为他们讲授如何度过军旅生涯……”

  姚华亮为何对军人有如此深厚的情谊?

  1939年8月,姚华亮在汊口村出生。小学毕业后,姚华亮便投入农业生产,后经人介绍到陕西宝鸡市一家工厂务工。

  1961年,部队到工厂征兵,姚华亮从500余名报考者中脱颖而出,穿上了军装。在14年的军旅生涯中,最令姚华亮难忘的是,1968年,他作为“全军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和“全军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大会”的参会代表,两次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除了将这两次参会的纪念章、出席证、入场证等珍藏,从那时起,但凡遇到与党史、国史、军史等相关的重要书籍、图片、纪念章等,姚华亮便会收藏起来。

  1975年,姚华亮从部队退伍,回到了宝鸡的工厂。1977年,因妻子和孩子都在休宁,姚华亮调回了家乡。虽辗转于多地,但姚华亮从未丢下自己收藏的那些“宝贝”。“装了满满5箱子,从宝鸡托运到黄山,运费花了十几块钱。”姚华亮说。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重要讲话,深深触动了姚华亮,“我就想,何不用自己收集的资料,创办一个红色国防教育展览馆,让更多的人接受国防教育。”

  在取得家人的支持后,姚华亮从省吃俭用的退休金中拿出了8万余元,翻修了汊口村的一幢308平方米老屋。除了一间16平方米的小屋用作居住外,其余的全部用作展厅。

  为了节约开支,姚华亮用人力三轮车将展品从原居住地屯溪区运至汊口村。“上坡的时候,我在前面踩,老伴在后面推。”姚华亮回忆说,在一次布展时,他还不慎从梯子上跌落下来。

  2013年12月26日,姚华亮创办的红色国防教育展览馆正式开馆,并向公众免费开放。展览馆分为中共历次代表大会厅、改革强军厅等9个展厅,共展出实物类展品200余件、资料1万余件、图片5000余张。

  展览馆开馆后,姚华亮还当起了义务讲解员,向参观者讲述每一份资料背后的故事。截至目前,展览馆已接待参观者16万余人次,并成为当地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学校开展主题党日、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的重要场所。

  除了在室内办展,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等重要节庆之际,姚华亮还利用收集的资料制作出一块块展板,赴周边的学校、社区、村庄等地进行展览,让红色故事传遍城乡角落。

  今年8月5日,中央宣传部、全国双拥办、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发布了2025年全国“最美拥军人物”,姚华亮名列其中。谈及这份荣誉,姚华亮说:“这项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要还能干得动,就不会停下来。”(记者 袁中锋)


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