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徽要闻 > 正文

评论|天安门之外,那些持续流淌的爱国情

时间:2025-09-07 08:00:57

  盛大的阅兵式已然落幕,长安街上的钢铁洪流与铿锵步伐渐次远去,然而一股深沉而炙热的爱国情感,却并未随之消退,反而如涓涓细流,在天安门之外更为广阔的社会空间与人们心间持续流淌、汇聚成河。这情感,不再仅仅依托于国家仪式的宏大叙事,更生动地镶嵌于无数普通人自发的行动与真挚的瞬间之中,展现出新时代爱国主义的鲜活面貌与深沉力量。
  这爱国情,流淌在普通人自发汇聚的守望与欢呼里。当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不为官方组织,纯粹出于内心的向往与热忱,彻夜守候在阅兵可能经过的路口,他们的眼中没有精心编排的队形,手中没有统一的道具,唯有那份共同的期待与焦灼。军车驶过、战机掠空时那情不自禁的欢欣雀跃,那纷纷举起的自拍杆,记录的并非仅仅是眼前的震撼,更是个体与国家伟大时刻同频共振的私人印记。这是一种超越了被动接受的、主动参与的爱国表达,是国民身份认同最鲜活、最本真的流露。
  这爱国情,更镌刻在军人无声的勋章与民众自觉的敬意中。当阅兵归队的战士们身着戎装出现在车站、街头,他们挺拔的身姿、坚毅的眼神,尤其是那由烈日与汗水共同刻就的鲜明晒痕——这“最美勋章”无需言语,便诉说着无数个日夜的艰辛付出与极致追求。而周遭的民众自发投去的注目礼、响起的掌声、递上的慰问,形成了一种无声却强大的情感对流。这里没有盲目崇拜,有的是一种对专业素养、牺牲奉献精神的深刻理解与由衷敬仰,是一种建立在理性认知与情感共鸣基础上的崇高致意。
  这些天安门之外的场景之所以更为感人至深,正因其剥离了宏大场面的形式震撼,回归到了情感连接的纯粹与本真。它告诉我们,爱国主义绝非仅存在于特定节庆的仪式之中,更深深植根于日常生活的土壤里。它是对守护者的感恩,是对奋斗者的礼赞,是对国家成就的自豪,是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文化心理与价值认同。
  这种持续流淌的爱国情,构成了国家民族共同体最坚韧的精神纽带。它如静水深流,不事张扬却蕴藏磅礴能量;它跨越地域阶层,在无数个体心灵的微光闪烁中,汇聚成照亮民族前程的璀璨星河。这情感,让爱国不再是遥远的口号,而成为可感可触的温度、可知可敬的榜样、可践可行的行动。正是在这无数细微却坚定的共鸣之中,我们得以窥见一个民族内在的凝聚力与昂然向上的生命力,那才是国家前行最深厚的底气与最永恒的动力。(王根喜)


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