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下午,在蜀山区春语儿童康复中心的感统教室里,志愿者李东伟正蹲在地上,轻声引导一个特殊孩子一遍遍尝试走过平衡木。这温馨的一幕,正是春语志愿服务队的日常缩影。这支团队,今年入选2024年度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获评“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以心换心”,守护“慢飞天使”的成长之路
春语儿童康复中心的孩子大多患有听力障碍、智力发育迟缓或孤独症。他们中的不少人来自困难家庭。
“学校里有一对智力障碍的兄妹,曾经面临多重困境。”春语儿童康复中心教学校长孙培说。关键时刻,春语志愿服务队站了出来。在春语儿童康复中心院长计恩芳的带领下,志愿者们迅速发动募捐,积极联络社会爱心人士,成功为兄妹俩找到了长期资助人,承诺支持他们直至18岁。康复中心也为他们减免了部分学费,帮助他们获得持续的康复支持。
在这里,所有老师都兼具另一重身份——志愿者。他们不计报酬,以专业和耐心日复一日守护这些“慢飞天使”。特教老师朱晓玲曾经花了八个月时间教一个男孩叠毛巾、叠衣服、叠被子。“当他终于能够自己叠好被子,并高兴地拉我去看时,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说到这里,她的眼中闪着泪光。
“牵着蜗牛在散步”——孙培常用这句话形容她的工作。孩子们进步很慢,但每一步都踏实而珍贵。
五年的坚持换来累累硕果。春语儿童康复中心始终以“让每个特殊孩子相信爱、感受爱,走向社会,融入社会”为使命,依托专业教学和持续教研,每年为十多名贫困家庭特殊儿童减免康复费用,至今已帮助500多名孩子进入普通幼儿园或小学。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生命的蜕变,一个家庭的希望。
“暖心之约”,构建“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网络
春语的志愿服务并未止步于康复教室。
从幼儿早期干预,到青少年职业培训,再到社区孤寡老人关怀,春语志愿服务队构建起一张“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网络。春语志愿服务队设立帮扶性就业中心,帮助200余名残疾人掌握就业技能、实现社会融入;定期组织志愿者走进社区,陪伴独居老人,支持焦虑中的特殊家庭,累计服务群众7000人次。
“我们服务的不只是一个孩子,更是一个家庭、一个社区。”春语儿童康复中心项目部负责人蕾瑜说。
春语志愿服务队发起“遇见·与爱同行”公益出行项目,联合6家出租车公司、百余辆爱心车辆,为残疾人、高龄老人、失独家庭甚至高考学子提供免费乘车服务,累计服务超2000人次。这些服务不是单次的活动,而是一种持续的、可期待的温暖约定。
春语志愿服务队的特别之处,始于专业,却远不止于专业。
在许多志愿服务仍停留在间歇性、活动化的阶段时,春语志愿服务队已建立起一支稳定而长期的专业志愿者队伍。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具备特殊教育、心理学、康复学等专业背景。
五年来,春语持续推行“社工+志愿者”协作机制,充分发挥社工的专业策划能力和志愿者的灵活执行力,年均开展志愿服务130余场,累计服务特殊儿童超1300人。
“春语”的每一天,都让志愿服务不是一场“热闹的活动”,而是一种细水长流的陪伴。记者 宋士岚
来源:合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