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打袋要左右打,打三下!”近日,记者跟随“政协江淮行”采访团走进黄山市祁门县天之红·中国祁红科技博览园,在省政协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祁门红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昶的指导下,现场体验了祁门工夫红茶制作技艺中的“打袋”环节。
黄山市古老而年轻,境内气候温润,植被茂盛,物种丰富,被誉为“华东物种基因库”。黄山市祁门县是中国“十大名茶”祁门红茶的原产地,祁门红茶,简称“祁红”,是中国十大名茶中唯一的红茶,与印度大吉岭红茶、斯里兰卡乌瓦红茶并称“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享誉世界。
今年4月,省政协主席唐良智来到黄山调研,强调要放大“特”的优势、提高“产”的效益,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让一片叶子成就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
祁门县政协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立足自身职能,积极发挥政协作用,为茶产业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力量。2024年,祁门县茶叶产量达7800吨,综合产值70亿元,“祁门红茶”公共品牌价值高达46.6亿元,连续两年跻身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声誉榜前十。
文化赋能 绿叶变“金叶”
走进祁门红茶博物馆,百年变迁,沧海桑田,历史的记忆在这一刻被撬动,祁红的魅力扑面而来。祁红博物馆分世外茶源、源远流长、匠心造茶、馨香远播、岁月钩沉、天之红韵六大部分。“经过打袋环节之后的茶叶与之前有着明显的区别,茶叶会更细。”王昶在馆内现场展示了祁门工夫红茶制作技艺,一缕缕茶香也随之扑面而来。“我们这几年把夏秋茶开发出来了,我去年算了一下,农民的收入一亩至少增加1000块,我们祁门县18万亩茶园,就是1.8亿的增收,让老百姓真正的富裕起来。”王昶告诉记者。近年来,王昶带领企业坚持创新发展,加大了产品营销推广力度,同时注重产品品质和企业管理质效提升,取得了稳步发展。2024年实现销售产值1.28亿元,并荣获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024年度中国茶业重点(原百强)企业”等称号。在把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坚持贯彻三茶统筹发展理念,紧扣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特长,弘扬祁红文化、助推祁红产业发展。2025年,该企业推出的《祁门红茶:一片叶子的“祁”迹》成功入选文旅部第二批“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推荐名单,祁红文化影响力持续提升。“茶产业是我们安徽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我们希望把茶产业做大做强,真正地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王昶表示。
技术创新 奏响茶旅融合新篇章
传统祁门红茶制作需经历初制、精制等多道工序,耗时较长。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祁门红茶集团坚持传统继承和创新发展互促并进,集团自主研发打造的“祁门红茶初精制5G智能化、一体化生产线”被认定为安徽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实现红茶加工技术新突破。
县政协常委、祁门红茶集团董事长姜红介绍,生产线只需一键启动,就能实现从鲜叶到成品茶的全流程不间断作业,即便是毛茶转运到精制车间都是走被称为“祁红天路”的专用连廊,将初制、精制无缝对接,既节约了运输成本和反复进出库的时间成本,也降低了茶叶的损耗,保存了茶叶的香气,最大程度地降低了人为“干预”,实现了从种植到生产的绿色化。
“我们现在是探索一条茶文旅融合之路。”姜红告诉记者。以“祁门红茶”为纽带,串联起中医文化、生态体验、科技制茶与文化科普等业态,打造集历史探索、非遗体验、休闲康养于一体的沉浸式茶旅路线。同时,在东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中医市集,包含中药茶饮、香囊、点心摊位,中医问诊区、游戏互动,将中医健康服务融入市井生活,兼具文化传播与休闲娱乐,打造“可品、可玩、可学、可养”的综合性茶旅体验。
“县政协建言并帮助我们实现了‘茶园变花园、茶园变校园、茶区变景区、茶山变金山’,真正建成一片绿叶富一方百姓。”姜红说。近年来,县政协高度关注并积极助力祁门红茶集团各项目的发展,通过多种形式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县政协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组织政协委员、行业专家深入祁门红茶集团茶园、厂区和项目一线开展专题调研和座谈,围绕生产工艺创新、品牌文化建设、市场渠道拓展等关键环节,提出了许多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为集团的项目规划和战略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另一方面,县政协积极搭建沟通协作平台,主动为祁门红茶集团发展牵线搭桥,推动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利用政协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推介祁门红茶区域公共品牌,拓展“祁红+”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为集团重点项目落地和整体竞争力提升创造了有利条件。
“青年”遇“祁门”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
在黄山市祁门县平里镇,活跃着这样一群“数字游民”,他们是来自都市扎根乡土的创新创业先锋,这里创新融合了“数字游民”模式与乡村振兴,是国内首个聚焦“社区支持乡土产业”模式的数字游民社区。
祁民公社致力于构建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新型社区,项目占地28亩,总建筑面积约11405平方米,分为6栋单体建筑,由乡土工厂产业基地、社群共居基地、生态文化公园、文化风俗体验基地四大板块构成。
2023年,深耕乡土产业多年的创业青年王小东提出打造数字游民社区的创意。王小东介绍,祁门县政协积极为祁民公社与茶产业牵线搭桥:一方面协助社区推荐茶文化,让来到公社的人去体验茶,比如去参观中国茶叶改良场,去采茶,去体验红茶非遗技艺,去当地茶企品茶买茶。另一方面推动公社在建的工厂做祁红精酿,将祁红作为非常重要的原料参与深加工。
县政协还着力发挥文史工作“存史、资政、团结、育人”功能,2024年精心编纂出版《中国现代茶叶科技的摇篮——祁门茶业改良场》一书,全面再现祁门茶业改良场35年发展历程,为展示祁红深厚历史底蕴、助力“万里茶道”申遗提供坚实支撑。
记者了解到,自“祁民公社”项目开建以来,祁门县政协充分发挥智力密集优势,组织政协委员深入调研,凭借专业知识与丰富经验,为项目规划提供真知灼见,规避潜在风险。利用联系广泛优势,在外地政协或专家来祁开展文旅调研时进行交流研讨,优化项目方案。同时,持续跟踪监督,确保项目依法依规建设、高效有序运营,以实际行动助力项目早日建成投产,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记者 杨雪 通讯员 田筠)
来源: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