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生物制造被视为制造领域的“工业革命”,是产业转型升级的“绿色动力”。安徽如何锚定赛道、聚合资源,在生物制造行业发展中开辟发展新局?
9月21日上午,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重点专项活动之一,生物制造引领未来产业新格局对接活动在合肥举办。活动以“生物制造 引领未来”为主题,聚焦生物制造产业共性关键环节及细分发展热点,探讨系统构建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产业规模化的全链条生物制造产业生态,汇聚各类优质资源要素,赋能产业融合集群发展。
2024年安徽省生物制造产业规模约600亿元,目前已建立生物制药、生物食品、生物能源、生物材料、生物化工、酶制剂六大行业全覆盖的生物制造产业体系,形成生物制药、生物食品、生物能源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拥有华恒生物、丰原集团等一批行业龙头和链主企业。
“预计到2027年,全省生物制造产业规模能够达到1000亿元,到2030年,全省生物制造产业年均增长速度约16%,规模达到1500亿元。”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盐业与食品处处长赵德介绍。
谋篇布局精准,产业发展方能蹄疾步稳。
2024年,合肥生物制造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落子长丰。如今,已聚集华恒生物、凯赛生物、恒鑫生活等生物制造产业链企业52家,全年营收约60亿元。产业发展基础扎实、势能强劲。
“先导区获批以来,我们努力构建‘政策 平台 资本’三位一体保障体系,为项目快速落地和集群快速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同时确立‘南研北制’布局,明确以‘一院一园一中心’为发展框架,建设小试平台孵化基地、中试平台加速基地、量产平台基地、检验检测平台基地等。”长丰县委副书记、长丰县人民政府县长李卫表示,该县正全力打造生物技术创新策源地、生物制造产业新高地、生物产品应用先行地、生物人才创业集聚地。力争到2027年,建设省级以上科创平台3家,培育具有生态主导力的头部企业6家、科技型企业20家,生物制造产业产值达到150亿元。力争到2030年,建设省级以上科创平台4家,培育具有生态主导力的头部企业10家、科技型企业30家,生物制造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
企业的成长,印证着园区产业生态的吸引力。
安徽金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王翔坦言,“自落户园区以来,我们在人才安居、项目审批等方面都感受到了‘合肥速度’和‘合肥诚意’。园区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清晰的政策清单和专人对接服务,更是打造了一个‘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
作为一家入驻企业,金唯控股更希望成为合成生物产业创新生态的“共建者”和“连接器”。
“我们已与中国农科院特产所建立生物技术联合实验室、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环境研究院成立微生物创新发展中心共建研发平台。下一步也会积极和安徽省内高校科研院所联合,聚焦具体的技术攻关项目,将高校的原始创新能力与我们的产业化需求紧密结合,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同时,我们将开放中试平台和应用场景,为园内科研院所的早期成果提供验证基地,也为其他产业链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形成‘基础研究-中试孵化-产业化’的良性循环。”王翔表示。
地方产业的发展,往往需要形成良好的生态。
活动现场,长丰县政府、安徽大学法学院等单位与华恒生物、恒鑫生活、国投创合、保利投资等企业集中签约合成生物学多尺度孵化中心等3家重点平台、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驱动生物智造平台项目等4个重点项目、国投安徽生物制造创业投资基金等2只重点基金。
同时,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与合肥市政府负责同志为安徽省生物制造产业联盟揭牌。
这一联盟的成立,将引导和支持现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保障科研与产业紧密衔接,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
这意味着,从“企业单打独斗”到“联盟协同作战”,从“资源分散闲置”到“要素高效配置”,联盟单位的资源拧成一股绳,生物制造产业发展便多了一份底气。
“我们通过资源整合、技术协同,更有利于上下游产业的共同发展。我们希望通过整合产业资源、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推动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作为首届理事长单位,安徽华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忠诚表示,未来将带领联盟理事会推动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产学研用深度合作与协同创新,为安徽省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千亿目标在前,生态根基已固,安徽在生物制造的绿色赛道大步奔跑。(记者 徐慧媛)
来源: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