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徽要闻 > 正文

中安观察 | “小而美”的中小企业如何扛起全球产业链新使命?

时间:2025-09-23 15:00:22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9月21日下午,合肥,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重点专项活动——中小企业出海暨国际产业链合作对接会的现场座无虚席。

  与以往各类聚焦大企业“航母出海”的论坛不同,这场会议的聚光灯全程对准了安徽乃至全国的中小企业群体。省政协副主席陶仪声在致辞中介绍,安徽正依托产业、区位、创新等优势,为中小企业出海构建坚实后盾,“在推动中小企业走出去、融入国际产业链方面,积极探索、成果丰硕”。

  当会议现场发起《中小企业出海服务生态倡议》,并发布2026年出海计划时,墨西哥安徽总商会秘书长赵文信心满满:“希望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让中小企业也能在全球产业链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为何把出海“C位”留给中小企业?

  在合肥这场对接会的议程表里,从“中小企业出海政策解读”到“跨境产业链合作案例分享”,每一个环节都紧扣“中小企业出海”这一核心主题。

  为何把出海“C位”留给中小企业?陶仪声在致辞中给出了关键答案:“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演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持续重构,助力中小企业出海、深化国际产业合作,不仅是企业拓展发展空间、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数据是最好的佐证。记者从安徽省人民政府召开的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安徽规上工业企业由1.8万户增加到近2.5万户,增长近四成;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由2818户增加到7221户,均增长了约2倍,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90户、居全国第8位;A股主板上市公司由126户增加到186户,其中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超50%;新增营收超百亿元企业25户、超千亿元企业2户。

  在过去,奇瑞、美的等大企业的全球化布局常是安徽企业出海的“代名词”,毕竟这类企业拥有成熟的海外渠道、充足的资金储备和完善的风险抵御体系,能快速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但从实际产业生态来看,安徽家电、汽车零部件等优势产业的全球竞争力,并非仅靠大企业单打独斗。

  以家电产业为例,每一台“安徽造”家电的背后,都有数十家中小企业提供压缩机、电路板、塑料配件等配套;又比如汽车产业领域,奇瑞等整车企业的海外订单,也需要大量本地零部件中小企业协同交付。

  这场对接会的召开,恰是对当前全球产业链变革的精准回应。商务部前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崇泉在类似主题活动中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正在重塑全球产业链格局,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等新范式正在重构国际经贸新秩序。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进程中,中小企业作为世界经济的毛细血管和创新源泉,其国际化发展已经成为关乎全球经济韧性与包容性增长的重要议题。”

  中小企业出海的多重挑战

  “合规成本高”“抗风险能力弱”“创新能力不足”成为参会嘉宾提及最多的关键点。这些痛点,不仅是安徽中小企业的困惑,更是全球中小企业出海的共性难题。

  对接会现场,陶仪声提到安徽正“优化环境”支持中小企业出海,崇泉也明确指出,从合规性要求来看,各国在数据安全、碳足迹、科技标准等领域的监管政策日趋复杂且差异显著,给中小企业跨境经营带来前所未有的合规压力。

  崇泉介绍,从风险维度分析,地缘政治波动、供应链重组、技术壁垒等系统性风险正在深刻影响全球商业环境,而中小企业由于资源有限、风险抵御能力较弱,在国际化进程中首当其冲。

  从竞争态势来看,全球价值链正在向数字化、服务化、低碳化方向加速演进,这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品牌建设水平和全球资源整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来自腾讯云产业生态合作部的陈曙光也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海外网络攻击更加泛滥,业务易遭受黑客或恶意竞争对手攻击,导致服务不可用或遭受敲诈勒索或敏感数据泄露,这也成为不少中小企业海外拓展面临的挑战。

  此外,国内外不同部门员工之间的协同办公,业务的全球扩张,对于海外本地化业务部署以及全球组织的协同提出了更高要求。

  “光是搞懂墨西哥的税法,这对于很多小企业来说就很费时费力。”赵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说,墨西哥和国内的管理模式完全不同,文化差异也很大,很多中小企业如果想在墨西哥生产投资,不得不咨询当地法律专家,成本很高。

  从会议共识到全球实践的“中小企业出海路径”

  尽管面临多重挑战,但从跨国合作平台搭建到物流体系升级,从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到海外风险防控,面对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复杂挑战,如今的中小企业出海之路不再是孤立的冒险,而是依托系统性政策支撑与生态化服务网络的集体突围。

  “成立以来,协会在服务国家部委和有关部门,服务广大中小企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成为中小企业的代言人。”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马彬介绍说,为了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存款,协会专门成立了企业出海专业委员会,打造集企业管理、金融服务、法律咨询、财税服务、知识产权布局于一体的一站式平台。

  当前,安徽也正通过多层次解决方案,让中小企业在全球化浪潮中从“被动跟随”转向“主动布局”。 2019年至2024年间,省商务厅先后批复建设了11家国际合作产业园。据刘光介绍,11家园区中,对德国合作的园区为4个,对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英国、西班牙、丹麦合作的园区各1个,主导产业涵盖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半导体、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等多个领域。

  “我们正鼓励企业不仅扩大产品出口,也推动技术、标准、品牌、管理模式国际化,积极建立海外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陶仪声介绍说,我省还将支持企业通过技术合作、协同制造、战略采购等方式,嵌入全球高端产业链,争做“配套专家”与“关键环节”,并充分利用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等新平台,创新合作模式、降低融链成本。

  此外,安徽还在信保、融资、通关、退税、国别研究、人员出入境等方面提供精准支持,依托世界制造业大会等平台拓展合作渠道,健全跨境服务机制,加强出海政策宣讲、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咨询和风险评估,持续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未来,随着更多海外产业园的落地、更多政策的出台、更多产业链协同机制的建立,中小企业的出海之路必将越走越宽。而这场对接会,也将成为一个起点——让更多“安徽制造”的中小企业,从这里走向全球,在世界产业链的舞台上,绽放“小而美”的光芒。(记者 史睿雯)


来源: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