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9月21日下午,合肥新站高新区少荃湖畔,多名学者、企业家、政界人士相聚一堂,围绕“数字经济”开启了一场思想碰撞的盛会——2025数字经济产业链发展大会。
大会以“数实融合·智造未来”为主题,为各方人士搭建了经验分享、学术研讨、对话交流的平台,共同探索数实融合新路径、实现合作共赢。
“期待通过这样的大会,汇聚各方智慧与资源,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区域协同,共同构建开放、协作、共赢的数字经济生态体系。”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副书记、监事长殷学斌在致辞中表示,本次大会契合时代脉搏,顺应发展大势。数字经济的生命力就在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数字经济正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也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不仅是国家战略的重要部署,更是我们产业界、科技界的共同使命。”殷学斌说。
“数字安徽”建设提质增速、亮点纷呈
“这里诞生了全球首条10.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大尺寸超高清显示模组出货量全球第一。依托合肥综保区、中欧班列(合肥)始发站和数字口岸‘三位一体’的开放通道,产品48小时即可抵达欧洲腹地,助力实现数字贸易‘买全球、卖全球’。”会上,合肥市新站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许永热情地向现场来宾介绍新站高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情况。
近年来,合肥市新站高新区因“数”而兴,其发展实例可以被视为安徽加强科技创新引领、全面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一个缩影。
记者从会上获悉,安徽着力打造以大数据、大模型、大算力为驱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数字安徽”建设不断提质增速。
目前,在大数据领域,安徽已建成全国领先的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成立了数字安徽公司和安徽省数据交易所,培育一大批数据企业和产业园区,数字经济、数字政务、数字社会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
在大模型人工智能领域,安徽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指数位居全国前列,基于全国产算力底座的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和一大批人工智能技术、产品、企业处于国内外的领先位置。
在大算力领域,安徽拥有包括未来网络设施在内的全国最密集的大科学装置群,率先在合肥开通了国内规模最大的量子保密通信城域网,率先建立了量超融合大算力平台,全省智算规模已超3万P,合肥—芜湖“数据—算力双城联动”格局全面形成……随着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的不断完善,安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正持续加速。
《中部数字经济发展报告》发布
中部地区拥有中部崛起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等多重重大优势战略叠加,从全国区位和产业布局上看,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使命。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大会正式发布了《中部数字经济发展报告》蓝皮书,全面梳理了中部六省——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数字经济的发展现状、特色与趋势。
在《中部数字经济发展报告》一书中,总结了中部六省数字经济发展的显著成效。如,湖北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成为我国参与全球光电子产业竞争的重要力量;安徽在人工智能、新型显示等领域表现突出;湖南计算产业可圈可点;河南建成全国重要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江西数字经济增长迅猛;山西在能源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同时,报告也指出,中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面临区域协同不足、创新生态不完善、要素流动不畅等挑战。中部六省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协同发展机制,促进创新要素自由流动,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中部数字经济发展报告》由长三角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学会联合体主席,安徽省数字经济学会党委书记、会长韩东亚与郑州大学二级教授张震联合担任主编,共计100多位专家学者和相关从业人员参与了编撰工作。
“数字经济不仅为中部地区带来了经济增长点的转变,更重要的是提供了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韩东亚说,当前全球数字化转型浪潮势头强劲,中部地区应加快数字化倒逼产业升级的步伐,努力在数字经济赛道上弯道超车,实现经济洼地向数字高地的华丽转身。
韩东亚表示,报告系统分析了中部六省数字经济发展状况,总结各地经验做法,探讨未来发展路径,为政府决策、产业布局和企业发展提供参考。“我们期待通过该报告,促进中部地区数字经济交流合作,凝聚发展共识,汇聚各方力量,共同推动中部地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强区域协同 构建共赢数字经济生态
除主旨发言和报告发布外,本次大会还举办了长三角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学会联合体会议、营商环境推介、揭牌签约仪式、联合宣言发布、优秀案例分享及圆桌论坛等多项精彩活动。
在圆桌论坛环节,来自安徽、江苏、河南等地的专家学者与企业代表围绕“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展开深度对话,将会场气氛推向高潮。安徽省数字经济学会副会长龚本刚、长三角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学会联合体秘书长王晓、全国数字经济联席会副秘书长王二华、河南省数字经济产业协会秘书长李蕊、江苏省数字经济学会秘书长伍倩、安徽淘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升等嘉宾畅所欲言,分享实战经验与创新思路,共同探索数实融合新路径。
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其生命力和价值正体现为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无论是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还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与区块链,都必须在真实产业场景中落地应用,才能真正释放推动生产力跃升的强大动能。
本次大会紧扣“数实融合·智造未来”主题,呼应时代趋势、把握发展脉搏。正如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副书记、监事长殷学斌所言,此次大会既是一次智慧碰撞的盛会,更为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提供了重要契机。借助这一平台,各方汇聚资源与智慧,共同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与区域协同,构建开放、协作、共赢的数字经济生态,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记者 汪应智)
来源: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