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徽要闻 > 正文

日新江淮·创新之问 | 安徽如何叩响万亿太空经济之门?

时间:2025-09-25 14:10:42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从屈原“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对宇宙本源的千年叩问,到李白“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对苍穹之上的浪漫畅想。千百年间,华夏先民的目光从未离开过头顶的星河。
  长期以来,深空探测被视为纯粹的科学探索领域,各国开展月球、火星等探测活动,主要是为了拓展人类对宇宙的认知边界。
  如今,这份刻在基因里的探索渴望,在科技浪潮奔涌的今天,正从诗词歌赋的遐想,变为脚踏实地的产业实践。
  一场关于地外资源、星际通信、深空建造的“深空经济”产业革命,已循着古人的仰望,徐徐拉开壮阔大幕。

  破界而生:深空经济究竟是什么?
  “太空经济多聚焦地球及近地空间,涵盖航天设备制造、卫星运营等相关经济活动。而深空经济则更进一步,将触角伸向了月球、小行星等天体的探测与资源开发。”深空探测实验室总工程师史平彦的解读勾勒出“深空经济”的核心特质。
  具体而言,深空经济是依托深空探测活动兴起的新兴经济业态,贯穿技术研发、产品制造、设施建造、科学探索、资源开发、运营支持及应用服务的全链条。它实现了人类经济活动从近地空间到地外天体的维度跨越,标志着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已从单纯的“认知拓展”,迈入“资源开发与产业落地”的全新阶段。
  在史平彦看来,深空经济的兴起绝非偶然:“深空探测技术这些年取得了长足进步,几乎所有关键技术都已突破;商业航天的发展让进入太空的成本越来越低,再加上全球深空探测领域的活跃发展,这三大基础共同撑起了深空经济的未来。”
  “预计2040年全球深空经济规模将达到万亿美元。”史平彦提出,深空经济包括深空资源开发、深空互联网、深空能源、深空生物、深空运输、深空智能、深空建造、深空旅游、深空安全、深空文化十大产业方向。

  厚土植根:安徽为何能承载深空梦想?
  今年9月,首届深空经济与产业发展大会在合肥启幕,全球顶尖航天专家、企业领袖齐聚江淮,让“深空经济”这一承载未来的概念,从星际想象落地安徽沃土。
  安徽为何能成为“先行者”?这可能源于安徽独有的生态优势。
  深空探测是安徽全力打造的三大科创高地之一。2024年,我省发布《安徽省推动空天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政策举措,对商业卫星制造发射、深空探测成果转化等方面予以针对性支持。
  “深空探测不是单一技术的比拼,而是系统能力的较量,安徽的优势在于‘多学科协同创新’。”史平彦透露,安徽着力打造的聚变能源、量子科技和深空探测三大科创引领高地,恰好构成了深空经济发展的“技术铁三角”。
  “深空探测的通信最终可能是靠量子来解决,而聚变能源研究有望为未来探索更深、更远的地外空间提供能源动力。”史平彦解释。
  作为安徽创新的“核心引擎”,合肥已筑牢坚实的产业根基。目前,这里已集聚中科星图、航天宏图、中科卫星等上下游企业160余家,搭建起总规模超百亿元的空天信息基金丛林,初步形成从设计研发、载荷制造到星座运营、通信终端的全产业链生态,为深空经济提供了肥沃的生长土壤。
  更关键的是,安徽手握深空探测的“国家队”——深空探测实验室。作为由国家航天局、安徽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建的国家级科研平台,该实验室不仅承担着嫦娥七号月背采样、天问三号火星探测等国家重大任务,更在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全球首创的月基探矿机器人已完成地面仿真试验,可实现月球表面无人化资源勘探;自主研发的深空导航芯片,精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25年,国际深空探测学会总部落户合肥,更让安徽成为全球深空领域的“创新策源地”。史平彦坦言,“我们愿意成为深空经济的引领者,深空产业的推动者。”


  瞭望未来:安徽如何走好深空之路?
  面对2040年全球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安徽如何抢占深空赛道先机?
  “面向未来,安徽将始终以开放姿态拥抱世界,与全球科学界、产业界携手同行,在联合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培育、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同应对深空探测领域科学挑战,共同描绘深空探测的光明图景。”安徽省委书记梁言顺的讲话,明确了开放合作的核心路径。
  史平彦给出了更具体的实践方向。他认为,我们要深化国际合作,积极参与或主导国际深空规则制定,同时用好政府看得见的手和市场看不见的手,政府引导、商业推动,双轮驱动深空经济与产业的发展。
  “在月球、行星等重大深空探测工程的牵引下,重点围绕深空科学、深空技术、深空资源、深空安全四大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为深空经济产业的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供给。”史平彦建议,要推动深空前沿技术创新,赋能深空产业发展。
  史平彦提出,营造“政产学研金服用”深空经济与产业发展生态。“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推动政府部门、产业主体、科研机构、高端人才、金融资本之间的良好互动,以深空技术创新带动深空科学、深空资源、深空安全创新发展,不断推动经济形态向深空经济转型升级,打造前瞻性、体系化、可持续、高增长的深空经济与产业生态。”
  “当前全球深空探测已从科学探索迈入“资源开发—产业落地”新阶段。”深空探测实验室副主任于继科说,实验室已牵头成立“深空产业协同创新联盟”,建设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基地,目前正在筹划设立深空产业发展基金、空天技术先导基金等。
  于继科表示,后续实验室在继续做好技术创新,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同时,在战略与前瞻、产业与生态等方面重点谋篇布局,持续推进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充分发挥深空新质生产力引领示范和产业聚集作用,打造深空经济产业高地。
  合肥市空天技术成果转化促进中心主任张晓明说,中心将沿着“科创+产业”协同、深空探测特色、场景驱动创新三大路径,促进深空探测关键技术加速转化。
  从古人观星问月,到今日探月逐星,我们对深空的探索从未停歇。安徽这片创新的土地,正以“敢为天下先”的魄力,开启了一场“星途”产业的远征。那些曾藏在诗词里“摘星揽月”的梦,终将凝结成更多的技术与成果,滋养出蓬勃生长的深空经济产业生态。(记者 徐慧媛)


来源: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