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徽要闻 > 正文

推动“林下闲地”转向“致富宝地”

时间:2025-10-14 10:51:17

  近日,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安徽省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以下简称《方案》),以“生态优先、产业赋能、农民增收”为核心,为全省林下经济发展划定“路线图”。根据《方案》,力争到2030年,全省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将突破1500万亩,总产值超1000亿元,同步打造12个年产值超30亿元的重点县、培育100家多业态规上企业,推动“林下闲地”向“致富宝地”加速转变。

  《方案》率先从“顶层设计”破题,以四大举措夯实林下经济发展底座。在规划编制上,我省将开展全省林下资源本底调查,编制林下经济发展指南(2025-2030年)及林地利用规范,把林下经济纳入林业“十五五”规划,确保发展“不越生态红线”。在资源盘活上,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有条件的地区,探索林下空间经营权流转及登记试点,盘活林下空间,让林权资产变“活钱”。同时,允许通过租赁、特许经营等方式,有偿使用国有森林资源资产发展林下经济。在规模提升上,推动“国有+集体”场村合作,依托国家储备林项目整合林地,发挥国有林场资源、人才等优势,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提升林下经济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此外,全省将建立“季度调查+年度统计”的专项统计综合年报制度,构建动态更新的经营主体库,逐步建立动态更新、底数明晰的管理模式。

  围绕“向林下要效益”,《方案》将聚焦三大特色产业,打造多元发展引擎。森林食品产业践行“大食物观”,重点发展竹荪、羊肚菌等高价食用菌,以及林禽、林蜂养殖,支持精深加工开发休闲、保健类产品,到2030年利用林地面积达900万亩。林下中药材产业“打响品牌”:围绕石斛、黄精、灵芝、茯苓等,打造林下中药材特色产业集群。推广“药企+国有林场”“药企+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方式。到2030年,全省林下种植中药材利用林地面积达150万亩。森林康养产业“跨界融合”:深化“文旅+森林”联动,推动森林康养与医疗养老、自然教育、户外运动结合,实施“彩色森林行动”与古树公园建设,2030年建成100个省级康养目的地,利用林地450万亩。

  此外,我省还将推广“林上采、林下种、林中养、林间游”的立体模式,统筹“以竹代塑”“林业碳汇”与林下经济协同发展,高标准建设一批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林下经济基地。

  《方案》要求持续培育壮大经营主体。“移栽”龙头企业,编制林下经济招引“路线图”和产业链图谱,建立招引目标企业信息库和项目储备库,重点引进培育一批中药材、食用菌种植和精深加工及森林康养等领域龙头企业。“育种”本地主体,推广“龙头+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培育壮大家庭林场、林业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林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嫁接”数字游民,打造“数字游民基地+森林康养目的地”,引导其参与项目开发、数字营销,培育懂林业、懂电商的“新林人”。同时,组建区域性产业联盟、行业商协会组织,加强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推动行业自律建设,共同开拓国内外市场。


来源:合肥日报